红底书法怎么裱?
楼主问的问题有点笼统,我想应该是想知道什么样的装裱方法叫“红底法”吧。 据我所知,这样的装裱方法应该叫做“托纸接心法”——这是传统装裱的一种技法。 一般我们常见的装裱成品(如立轴、条幅)都是这种红色的底色。
传统的“托纸接心法”的步骤大体是这样的—— 1.将画心置于单层宣纸或双层宣纸中间,上边铺好托纸; 2.用浆糊把托纸与画心粘合在一起,使两者密不透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3.等托纸干透以后取下单层宣纸和未干的托纸部分,只留下已经干透的双层宣纸的一部分(就是接缝处那一块)作为衬纸; 4.再次刷浆糊贴于接缝处的两侧并粘牢固定。 从以上四个步骤可以看出,这种装裱方法的最终效果是将画心与上下两边的单层宣纸或双层宣纸都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所以,从外表上看,这种装裱方法形成的成品的底色一定是“红色”的了!
其实,在传统的装裱技法中还有其他的装裱方式,他们形成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有“全色法”的(颜色与托纸的颜色相同,例如古旧书画常用的装裱方式之一——旧装裱法),也有“变色法”的(一般是将画心的颜色覆盖住)等等,总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现代的装裱行业已经逐渐被机械化操作所取代,所以,很少能见到手工装裱的成品了。尤其是传统的手工装裱技艺早已濒临失传的边缘。 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传统的手工装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艺术。尤其是在对古代文物进行装裱时更是如此(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文物的本来面貌)。
优质答主
我写过一篇《怎样正确地装裱一幅书画》,供参考: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装”与什么是“裱”: “装”指的是在木板上刷浆糊、上板子(画)的过程;而“裱”则是把一张宣纸放在另一张宣纸上,再压平晾干,这个过程就叫做“裱”了——也就是说这种形式只是纸张之间的叠放过程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弄破画面,要防止产生毛刺。
第二是了解不同材质的画应采用哪种装裱方式: 一般来讲对于中低档的书画作品采取常规装裱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高档书画作品的装裱就需要格外注意——因为这样才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使用特殊工艺,比如用绒布做衬里或者干脆不用衬里等等……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无论采用了怎样的工艺,一定要保证画面的平稳和安全——所以这时候最好在四周打一圈玻璃胶或者是用水泥砂浆来固定一下会比较好。
红底书法作品属于较为特殊的书法作品,在进行书法装裱时,要注意选择颜色相衬的宣纸,并且在装裱的其他工序中,需要格外小心,防止损坏字画,装裱完成后,应妥善保存,避免损坏。
在使用普通宣纸对红底书法作品进行装裱时,要注意使用颜色稍深一些的宣纸,以免颜色不衬影响书法作品的美观。除了颜色偏暗的普通宣纸之外,还可以选择绫绢等装裱材料对红底书法作品进行装裱。
由于红底书法的底色较暗,所以在对红底书法进行托画时,粘连在字画背后的宣纸很容易透出字的笔画,即背面也可以看到字,使字画的正面不够清晰。对红底字画托纸时,应尽量使用颜色较深的旧宣纸进行托纸。由于旧宣纸的纤维已经老化,对字画的渗透性不强,托纸完成后字画背面漏字的情况就不太明显。
红底字画由于其底色较深,所以在进行染画时,不能再像其他字画那样进行染色,否则色料无法在字画上均匀的涂抹开来。在裱画时,可以用宣纸做色托宣,完成染画部分。
如果红底字画的墨色较淡,或是字画年代较老,都可以将字画用旧报纸仔细包裹起来,放入清水中浸湿,然后取出用干布吸干,不要按压字画,以免损坏字画的纹路,只要反复的吸干水分,墨色在字画中重新渗透之后,就会显得更浓郁一些。
在对红底字画等特殊字画进行装裱时,可以参考上面的技巧,进行装裱。在字画装裱完成后,要将字画悬挂一段时间,使字画逐渐恢复弹性和光泽,然后要将字画收好,妥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