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善为什么福?
说“福”的,基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吧!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首先一点,古人书写的时候,字体是竖着写的(现在很多人练字都练行楷,行书之类的,所以忽略了这个问题)。比如你拿一本古书来看看,你会发现上面的字基本都是纵向书写的;
第二点是,古代的纸张不是折叠起来的,而是一摞一摞放在一起供人使用的——这一点从很多古代的画作上可以看出来,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等……这些画的下边都有衬纸,而且都是整张的,没有折叠的痕迹和折痕。而现代的宣纸都是折叠起来的了,古人写字时是不习惯这种纸张形态的,所以会认为这种纸张不利于表达吉祥、欢乐等寓意。 所以,把福字写成横向的,且要折叠起来——这样便于携带,也符合当时的书写方式,还有利于表达古人的美好愿望。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春联起源的问题。一般认为是明代朱元璋定的,其实不然。据记载,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这个习俗了——“吴越国王钱俶,每逢除夕,命文臣撰联贴在宫门左右,表示新年除旧迎新之意。”——可见,最早的春联起源于民间呀。
至于题主所说的“祸”“乱”之类的东西,其实很好解释——因为古代的汉字是多义的,尤其是象形文字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容易多义性。比如说一个“止”,它可以表停止之义也可以表脚之本体、可以表趾头之义还可以表方位的止;再比如说一个“戈”既可以表战争、攻伐的含义也可表刺击的意思还可表句末语气词。因此,在创作对联时,为了对仗工整,避免多义而导致意思的变化,人们一般都会将带有上述意思的字去掉或者换成其他同义的偏旁部首来代替,如“乱”改成“丰年五谷登”中的“禾”,“祸”改为“家和万事兴”中的“宀”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多义带来的问题了。
以上是我的见解啦~~望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