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类翡翠怎么样?
柯晗最佳答案
在玉石界,经常看到“A货”“B货”的称呼,这俩词儿是行业里的专业术语,而“C货”则是消费者们更熟悉的叫法。 不少消费者都听说过“C货”,甚至也能叫出“C货”的一些特点来——经过染色的玉件,颜色艳丽、不正,看上去很“假”;用化学药剂浸泡处理过的玉件,表面有一层亮晶晶的镀膜;用塑料或者玻璃等材质仿制的玉件,质地细腻,但手感却非常的“轻”。 这些特征都是C货的特征,也是鉴定真假的关键。 但除了染色和浸蜡之外,目前市场上还存在另一种非法改良工艺——“注胶”。 什么是“注胶”? “注胶”其实就是把树脂类物质注入翠友手中的玉件中,使其增大密度、增加硬度,并改善瑕疵问题(如:沁色、裂纹等)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手法处理的玉件,外观上往往会有胶质的残留痕迹,尤其是有裂缝或瑕疵的地方,会有点类似“积灰”的感觉,用手摸起来也会有发粘的感觉。
如何鉴别“C货”? 因为“C货”的处理方式较为单一且可识别性高,所以检测方法也较为简单—— 通过肉眼及相应的工具检查是否有染色剂及抛光粉沉积; 用酒精棉球擦拭,观察颜色的脱落情况; 用相关仪器测量含铬量和含量,判断是否存在染色的情况。 对于部分特殊类型的“C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排查,比如: 注胶的处理手法虽然比染色更为隐蔽,但是识别的方法还是有的——可以通过观察玉件的内部是否存在胶状的填充物来判断。
当然啦,辨别“C货”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找专业人士进行鉴别。
C货翡翠指没有什么颜色或颜色较差,经过人工染上颜色的翡翠。这种翡翠基本没有收藏价值。在市场上常见的“翡翠山水”或“福禄寿”等摆设,多为B+C货翡翠,其种水、颜色差,裂隙较发育,优化处理后,颜色渗透性好,但较均匀、呆板,绿色边界明显,有的有白色圈环。用科学的鉴别方法可明显区别。由于这些仿制翡翠的成本低、利润高,一些不法商人常将它们当成A货,其侵害性大、社会危害也较严重。
C货翡翠就是色料、染色翡翠。由于色料,价格便宜,又被染成绿色,某些缺乏经验的人,往往以B货翡翠对待,甚至当成A货处理,上当受骗的情况不在少数。实际上,色料与A货在外观上有很大区别。色料的质地干枯,无刚性,有时可见有“窝点”,就是色料的颗粒解理间隙中常有黄褐色、橙色的污点,这是色料的重要特征。染色翡翠,就是在色料的表面浸入染色溶液,靠有色离子(如离子铜Cu2+、二价铁离子Fe2+、钒离子V5+、铬离子Cr3+ 等)在裂隙中扩散而致色,它的颜色仅存在于裂隙中,因此,常表现出色浓裂隙多,色浅裂隙少的特点,且这些颜色很不均匀,边界线十分清楚。
C类翡翠鉴定要点,C货翡翠是色料和染色翡翠的统称。
C类翡翠的鉴定要点:
1、色料:干枯、无刚性、颗粒间隙可见有黄褐色、橙色污点,颜色不均匀,有色的颗粒、无色的颗粒混杂或分部不均匀。
2、染色翡翠:裂隙发育,颜色仅在裂隙中,色浓裂隙多,色浅裂隙少,颜色不均匀,边界线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