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
1878年,清政府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总理各关监督,负责管理全国海关,并准许他使用“钦差大臣”名义。为炫耀国威,赫德命令伦敦印钞厂印制了一版特大号的中国邮票,上面印有满、汉、英三种文字,表示中国对外“夷夏之防”虽严,但“广惠文明”之意却无时不表露于外。 这套邮票共3种:6分银即12美分,1元即20美分,5角即10美分。当时,美国刚刚发明电灯,这3套票都以“电灯”为图。这套邮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邮票之一。 但这些邮票并不在中国使用,而是由驻京英国公使窦纳斯转交李鸿章,请李“代劳”转送给云南巡抚,再命其派人送至西藏,以作为向清廷献礼的。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世界上最昂贵的邮票并未发到使用者手中。它成了传说中的“废邮”。直到1987年才在伦敦拍卖会上重见天日。现在这套珍贵的文物被珍藏于大英博物馆内。 (来源百度百科)
清朝于1878年率先在北京、上海两地试办邮政,分别发行“大龙邮票”和“小龙邮票”,由此揭开了中国邮政的序幕。清朝末期至中华民国年间,邮票发行仍沿用中国龙图案,称作“中国小龙邮票”和“中国大龙邮票”。
1878年清朝政府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开办邮政。7月24日试办新式邮政的上海邮政局在虹口正式开张营业,同日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邮票图案为蟠龙,故历来称作“大龙邮票”。
中国第一枚邮票采用铜版,刷色墨黑,由英国承印,全套共3枚。面值以“关平银”为计价单位(1关平银=1.2墨西哥元),分别为1分银(红龙,合当时国内印刷信件邮资)、3分银(绿龙,合当时国外印刷信件邮资)和5分银(黑龙,合当时国内平信邮资)。因当时国内印刷品交寄量极少,故1分银票存世量极少。初印1分银邮票无齿孔并采用雕刻凸版印刷,因效果不理想,改为雕刻凹版印刷,并加盖齿孔。
“大龙邮票”的诞生,揭开了中国邮政的序幕,因此,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被中外邮票收藏家视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