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币有多少种?

曾纪亮曾纪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国内目前公认的银主币系列,由民国时期的“孙小头”开始。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俗称“孙小头”或“孙大头”。

1927 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确定铸发国币,统一财政,建立法币制度。 当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造币厂”,根据“统一发行”的方针,以袁世凯头像为图案,铸造了一种新式银币,称“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又称“袁大头”。但袁大头一出现,就被孙文政权大量复制,成了他们争夺政权的工具之一。

由于北洋政府的货币制度混乱,民间积存了天量的“袁大头”,为了与“袁大头”竞争,孙文政权除了将正面图像修改成孙文的头像外,还将重量改成 26.5克(旧制),含银量89%,并统一了币值,把“圆”改名为“元”,以一元等于半美元计价,并在背面加铸“中华民国九年造”和“每枚重二毫六厘五毫”的字样,成为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孙小头”。 从“袁大头”到“孙小头”,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大小差别,却是两个不同政权发行的货币,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近代史上,军阀混战、日本入侵时都大量印刷钞票、印制货币,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溃败时又大肆掠夺民财,很多金银首饰店都被抢光,而老百姓家中珍藏的银元也大多被洗劫。现在的“孙小头”数量确实远远少于“袁大头”。

还有“民国二十三年双帆币”“四川铸造的铁币”“东北银行和华北银行的票证”等,这些也属历史价值较高的银币。 至于那些外国钱币,由于年代久远,版本众多,且多数经过专业人士的手,一般很难见到真容,更不要说流通了。

巴雨燕巴雨燕优质答主

中国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数量浩大、种类繁多的金属货币,而且铸造技术、工艺,以及币材的使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特别是中国银币的铸造和发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被迫铸造到正式启用国币的过程。期间,不仅铸造品种、规格繁杂,铸造工艺先进,艺术风格独特,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极具收藏价值和投资空间。而对中国近代银币的定义,目前在钱币界和学术界并没有获得较为统一的认识。

有人认为从国际上第一枚银本位币的使用时间开始,直至今天,这一历史时段发行的所有银币都属近代银币范畴;也有人认为中国在被迫大量铸造外国银币和仿造外国银币以后所铸造发行的银币,才属近代银币范畴;还有人就中国法定银本位的使用时间,认为中国自从1929年中华民国废止银两、开始实行银本位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发行法币,这一历史区间的银币铸造发行才属近代银币范畴。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近代银币的定义基本还是以18世纪中叶为界线。在18世纪中叶这个时间界线范围内,中国官方认可铸造的银币主要是清乾隆通宝宝福局。

从清末至民国期间,中国银币铸造工艺进步神速。特别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大清龙银、大清金币,以及民国期间中华民国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俗称袁大头)、徐世昌像伍圆金币、孙中山像壹圆银币(俗称中华邮币)、许世英像背嘉禾伍圆金币、袁世凯像壹圆银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孙中山像背双桅帆船壹圆银币、张作霖像银币、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共和纪念银币等银质、金质钱币均称得上是艺术瑰宝,由于存世数量稀少,被钱币收藏家和投资者称为银币中的大珍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