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币有多少种?
国内目前公认的银主币系列,由民国时期的“孙小头”开始。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俗称“孙小头”或“孙大头”。
1927 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确定铸发国币,统一财政,建立法币制度。 当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造币厂”,根据“统一发行”的方针,以袁世凯头像为图案,铸造了一种新式银币,称“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又称“袁大头”。但袁大头一出现,就被孙文政权大量复制,成了他们争夺政权的工具之一。
由于北洋政府的货币制度混乱,民间积存了天量的“袁大头”,为了与“袁大头”竞争,孙文政权除了将正面图像修改成孙文的头像外,还将重量改成 26.5克(旧制),含银量89%,并统一了币值,把“圆”改名为“元”,以一元等于半美元计价,并在背面加铸“中华民国九年造”和“每枚重二毫六厘五毫”的字样,成为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孙小头”。 从“袁大头”到“孙小头”,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大小差别,却是两个不同政权发行的货币,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近代史上,军阀混战、日本入侵时都大量印刷钞票、印制货币,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溃败时又大肆掠夺民财,很多金银首饰店都被抢光,而老百姓家中珍藏的银元也大多被洗劫。现在的“孙小头”数量确实远远少于“袁大头”。
还有“民国二十三年双帆币”“四川铸造的铁币”“东北银行和华北银行的票证”等,这些也属历史价值较高的银币。 至于那些外国钱币,由于年代久远,版本众多,且多数经过专业人士的手,一般很难见到真容,更不要说流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