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有没有五百的?

黄琼瑗黄琼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初期到现在一共有五套人民币,前面四套已经退出市场流通了。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开始发行的,目前还正在使用中。 至于你说的500元的票面,第一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都曾经发行过500元面值的钱币,不过现在都已经退出流通领域了。其中第一套人民币中的500元纸币是正面图案是炼钢工人,背面是冶金工厂;而第二套人民币中的500元是正面是纺织工,背面是棉花生产基地。 第三套人民币没有面值五百的纸币,但是有5元纸币和10元纸币,第三套人民币是从1962年开始发行的,到2000年停止印刷,这套人民币共7个品种。

第四套人民币在1980年发行了50元和100元大面额钞票各一张,1987年又增发了50元券,1995年又增发2000万张100元券。所以500这个面值还是有存在的根据的,只是现在没有再印刷了这个面值而已,如果有钱的话还是可以换到的。 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比较有意思,刚刚发行时人们都认为500这个数字不吉利,于是银行就以1999+500=2499这种算式加以解释,当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99版的500元受到不少人炒作,价格一路飙升。等到人们反应过来这是不是银行故意设计好的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因此99版500元成了该套人民币中升值最快,知名度最高的品种。 顺便说一下,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正式成立,因此从1949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才正式成为法定货币单位。

项中秋项中秋优质答主

在中国纸币史上,五百元面额的人民币迄今仅出现过一次。它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于1948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由华北银行券发行,正面为古长城,水印为国旗国徽图案。其发行的时日不长,流通区域不广,大多已退出市场兑换成了其它币值。如今存世极少,十分珍罕,被纸币收藏家称誉为“长城五佰圆”。

说到“长城五佰圆”的诞生,还有一段值得回味的往事。事情还得从70多年前那场解放战争说起。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共两军各自向日占区挺进,内战烽火逐渐燃起,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发生军事抢夺事件。

为了抵制伪币和法币,华北银行于1945年10月在晋察冀边区开始试点发行华北海币,作为我军收复城市后的本位币。同时规定旧冀南、冀中银行货币按面值1:100兑换华北海币。此举使华北国统区军民深受鼓舞,极大地支持了解放战争的斗争。

当时,蒋介石为了夺取大城市,还不断增发法币,使流通市场上的法币不断增多。1948年初,在国统区流通的法币已达6636912亿元,相当于抗战前的2397967倍。据有关史料记载,从1947年12月北平17两黄金兑换4000万元法币起,到1948年7月已涨至3500万元可买1钱黄金,7个月内17两黄金所换之数可买回3400多倍的黄金数!

由于法币急剧膨胀贬值和我军收复区的不断扩大,以致在靠近我大后方的北平、天津、保定、张家口等大城市和矿区有数十万劳军群众和商贩,纷纷用法币或金银换取海币运回原地市场使用或存放。在此背景下,使华北地区迅速形成了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劳军活动。

1948年上半年,华北地区已解放的各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支援前线购买劳军公债委员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劳军活动。仅晋冀鲁豫地区和冀中、冀南、冀察等20多个城市,就先后印制和发放了劳军奖章、袖章和各种宣传品1700多万份。在各城市市场中,广大商贩群众用金子换取海币购买劳军公债蔚然成风。河北保定金店商号从1947年12月到1948年上半年共出售黄金60市两,大部分兑换成华北银行币到我军前沿市场使用。仅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为华北人民政府驻地)一个村,半年时间就劳军3000人次之多。

当时,劳军群众和商贩是身背海币徒步或骑驴乘马,翻山越岭进入各大中城市的。由于当时海币只有1元、5元、10元和100元四种面额,一个劳军人员或商贩携带1万元海币须用大布袋扎结实,背在身上重量达十几斤重,有的女同志和孩子感到背负海币有沉且累,路途遥远又不安全,急盼货币发行部门发行大面额纸币。

由于各大中城市离前线近,劳军汇款增多,邮局工作人员反映,汇1万元海币须用1000张,汇费5元太高,也担心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冀中人民委员会也以冀中人民救国军第三师名义写信给华北人民政府要求发行五佰圆(那时“圆”字为繁体,“元”字为简体)的大面额货币。从1947年12月到1948年7月,仅石家庄邮电局就收汇劳军海币500万元之多,劳军汇款成了支援解放战争重要途径。

当时,各大中城市的银号、金店、粮店和地下工作者为了使所换之海币安全运出城市,千方百计想扩大购置小皮箱携带海币。有的还把海币一层层地包在棉花里做成棉袄背在身上,有的妇女干脆把1万元海币揣在怀中随身携带。劳军汇款时,邮局也采取便民服务办法,从邮局内部提成中挤出30%给邮局工作人员,以解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