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的水晶?

骆棕初骆棕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辽宁喀左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古琉璃制品,经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检验分析,其成分为钠钙玻璃,属现代玻璃的范畴。[1] 陕西咸阳渭水桥西汉墓出土的玻璃杯[2]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玻璃碗和玻璃瓶[3] 北京东乡礼村、昌平县南邵镇、河北易县燕下都等地发现的战国至汉代的玻璃管,以及江苏徐州汉墓、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甘肃张掖出土的西汉中期的玻璃珠等。[4][5]这些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制造玻璃的方法。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国外古代玻璃制造业相比,我国古代的玻璃制造业发展极为缓慢且水平很低。 这是由于我国古代缺乏制作玻璃的重要原料——纯碱(碳酸钠)和石英(SiO2)的缘故。

我国的古代先民使用的玻璃原料是天然矿石,其中富含杂质,所以无法得到透明度好的无色玻璃。为了得到无色玻璃,必须使用纯碱和石英作为生产原料。但我国在古代并没有人工开采的纯碱和石英料场。直至元明之际,我国才开始有小量的纯碱产量;而明代晚期,我国才拥有了独立的开采石英的企业。在我国古代虽然能够制造出性能有限的玻璃制品,但从制作工艺和材料来源上看,这种玻璃与近代玻璃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我国古代所谓的“玻璃”,实际上与现在的玻璃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氧化铅成分。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玻璃主要不含铅或含少量铅,属于无铅玻璃或低铅玻璃,它们的折射率(nD)一般在1.60左右。与之不同的是,近代玻璃主要含有氧化铅,属于高铅玻璃,具有更高的折射率(nD>1.70)[6]。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陶瓷厂的崛起,我国古代落后的玻璃制造业终于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近代化学工业传入中国之后,国内开始出现了机器生产的合成染料、火柴、雷管等多种工业品。在此基础上,民国期间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为建国后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文浩欧文浩优质答主

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就曾出现水晶。河南新野东汉墓中曾出土有水晶串饰。到了三国时期,水晶开始用来制作发簪,如西晋南唐墓中出土有水晶簪。

南北朝时期,水晶工艺饰品更多见,湖北武当山北70里的均县辽瓦店子曾出土一件南北朝时期的水晶杯。不过在唐朝之前,水晶更多用来制作饰品而不是生活器物,其原因是当时切割工艺无法加工弧面水晶,制作出来的水晶都是平面的,做饰品尚且够用,做成器物就缺乏透明度和审美度。唐朝时期,随着制玉工艺的发展,水晶加工工艺得到相应发展。

宋朝的水晶工艺在唐朝基础上得到发展,不但出现了水晶制簪、水晶带板、水晶念珠等日常生活使用品,在建筑装饰上也开始用到水晶制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北宋水晶龟、水晶鱼等建筑装饰用的水晶制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