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伍元人民币为什么族?
1948年5月,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委托河北省银行发行了五伍元面值的人民币,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唯一一次发行55元纸币。 55元是什么?55元的购买力如何?
一、55元是什么? 网上很多资料都说,55元是旧人民币中面额最大的,其实这是不对的。最大面额的纸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发行的3万元大团结(第三套人民币),而55元在今天的购买力只比第一套人民币中的200元和第二套人民币中的2角钱略多一些。 那么,同样是面值55元,放在今天为何购买力如此不同呢?这是因为我国自建国初期就开始大量发行人民币,且每次发行都大幅度提升印制数量。55元这个券别虽然仅发行了两年就停止流通了,但它的发行量却相当大。目前,第五套人民币55元的票面规格和图案与1949年的原版钞完全相同,只是把原来的满版国旗图案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行标。
二、55元的购买力如何? 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共10个币种,最高面值就是55元,它代表的是老中国一个劳动力的价值。现在,让我们把时光机器调到70多年前,看看这55元钱可以买些什么?能换几个馒头? 当时,天津某工厂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32元;而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工资大约是35元,这两者的购买力差不多,都比55元要高。如果是在大城市里,55元可能只够买两个包子。而在小城市和农村,两个包子可能就要6-8元不等,相当于现在的100多元。也就是说,55元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购买力大概是现在的一两百块。
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两个包子逐渐涨到了两三元,相当于现在的五六百元。55元至多也就值现在几百元的价格。 三、55元是如何流通的? 在新中国的货币史上,有“五统”之称,指的是现金统管、外汇统管、税收统管、预算统管和财政收支两条线,这一制度让国家有能力控制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
同时,“五统”中也包含了对纸币发行的严格控制。尽管建国后我们连续发行了大量的人民币,但总体规模并不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