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骧玉的如意价值多少?

桓灵心桓灵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代人物故事,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不少稀世珍宝。1978年,湖北省舒城县文化局收到一份奇特的礼物。它是一截铜制的古物残片,虽然早已失去原有形态,但经鉴定,它是我国最早的双面镂空工艺品“羽人驭龙”的残件。

这截铜片,长31厘米,宽11.5厘米。原来,它是一名老农在耕作时从土里挖出来的。铜片上的羽人,宽衣博带,头束高冠,足穿云芝,背有翅膀,手里握着一根棍棒,正驾着一只玄龙腾飞在蓝天。

这截铜片,是迄今见到的唯一一件战国时期“羽人驭龙”的艺术真品。它不仅是我国古代镂空艺术的罕见实物,而且在世界立体铜雕艺术中亦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其原件却已佚失,这截铜片可能是人们根据图片制作的。

《国语》中记载了这段故事:“昔鲧既殛,其臣章庾丧奔之门,禹曰:‘济度未有阶,吾与其终无成,不如迁章黍于山,而专命于稷,以授子孙,告天下于稷,而避之时。’使周人祭祢乃作遂,西邑在右,邦之良邑也。”这段古文的大意是:传说夏禹的父亲鲧,因为治理洪水不力,被舜杀死。鲧的助手章庾很悲伤,整日待在家里,以泪洗面。夏禹对父亲治水不力深感痛心,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了水患治理的大业,劝说父亲生前的助手章庾:“治水大业尚未成功,你我二人如果都废然堕落,什么事也干不成了。你们一家人最好迁移到四周群山环绕的山地去,使那成为你们的圣地。你们要记住:远离社会浊世,不要和世人计较,要避世隐居。这样,才可以无怨无忧,内心安宁。”

这段故事中的人物名字,后代多有涉及。如商朝的亡国君主,便叫作帝辛,夏禹称之为“纣”,因他不关心民,专顾自己享福,“轻怨薄责,一身离散”(《孔子家语》)。而周文王见了商纣,则说:“此亡国之俗也。”(同上)后来,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姜子牙伐纣,军师吕望(即姜子牙)对武王说:“商王亡国之君,其臣怨祸侵凌而各思而去。”(《韩非子·十过》)武王听了姜子牙的话,遂定征商大计。

这故事的核心,是“去私”、“亡私”即“无私”。春秋时,孔子曾引用过这句遗言,并作了发挥。他说:“舟诛弃世,后得之者,皆有以也。古之人与无刑而诛,不与受举而退,远其世,引其子,非攻其意,不以其所修而废,不欲穷财,不为中分而甚施。非其人,不争其身;其有天下矣,不仁其臣,安乐于己,不恤于邻。不居其出,不享其入。”(《孔子家语·相鲁》)这段话的大意是:弃世之人,后世得到他的思想的人,都有成就。古代的那位先人,既不赏罚,也不举拔,远避世仇,让子孙自立,不破坏他人的意志,不让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孙,不强调对产业的继承分割,不做过分的事。不选择理想的人物为其辅佐,不关心自己的出身,不忧虑自身的灾难。不占别人的便宜,不享受不该享受的物质。不会因为自己受到损失而同别人计较;有了天下而不仁于他的臣子,以安乐自足为怀,对邻人不加关怀。不收人家送给的财物,不享受人家进献的富足生活。

孔子这句话,基本上是继承了他以前的“无忧”说。这种理论到了西汉末年开始得到发挥。《淮南子》记载,曾有一位隐士对汉高祖刘邦讲了这个道理,并说:“臣窃以为陛下谁乎?唯乐天下而已。夫以天下为欲,则万物可无忧矣,以万物为欲,则天下不足见矣。”(《淮南子·泰族训》)

汉代有位叫严光的人,隐居在富春江畔,一日,汉光武帝刘秀乘着游船到此,访寻严光。严光披散着头发,在芦苇丛中垂钓。见刘秀前来,便把鱼竿藏在芦苇里,不理不睬。刘秀从芦苇丛中把他拉起来,说,“你不知道我是谁来吗?”严光说:“不知道!”刘秀说:“你以为我还会像以前那样官官相护吗?”严光说:“我也不知道以前怎么样,反正我不像你那样做,所以我不明白你说的以前。”

严光的话,既表达了隐居者的高洁情怀,又不乏讽刺意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