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介文的画价值多少?

车爱军车爱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张船山题梁巘《翰鱼斋法帖》云:“力追秦、汉,蔚成宗室,独标汉、魏,迥出前人,遂使家法,大振乾坤。”此论梁巘的书法对清代的影响。梁巘(1720-1800),字闻山,又字调甫,号松房,古蒲城县东乡普治桥村人,清雍正八年(1730)举人,历主蒲城、白水、渭南三家书院,有《容台吟草》等。性嗜古,工诗善书,尤精书法,理论亦有建树。嘉庆《陕西通志》有《梁巘传》。其子梁同书为大清四朝书家,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至侍讲,兼御史,署江苏布政使。梁同书的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四大家无一不精,尤为钟爱《篆书千字文》,自称“下尝醉心摹拟,几亡昼夜”。另有《频罗庵篆书》、《近村书院遗墨》。孙子梁启勋为光绪举人。曾孙梁希于1928年出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梁巘早年从学于姚鼐,后主渭南、蒲城、白水等多家书院。好为诗,著有《三馀吟》、《闻山稿》。少年时从学计献芝,得其善书用笔之法。17岁即工书,初师姚鼐,后师杜度、蔡邕。对汉魏六朝碑版,功力颇多,尤擅作榜书,浑朴古茂,气势开张。30岁后专心研究篆、隶,熔秦、汉、南北朝书画于一炉,形成自己独特面目。60岁后书法更为成熟,取法更广,自谓“三十而后,独知造化之美,千碑万迹,化为胸中锦绣”。

梁巘论书,有独到之处。他反对僵化粗俗之病,提出了“生”“止”说:“书玄妙在于用笔,而用笔之变,在于转笔,起笔之有曲,有直,惟带旋转,则其挺立独醒,无垂不缩,锋藏笔圆,八面皆出,篆、隶、行、草,皆从转笔,结字宽绰,波磔跳跃,皆从起笔,故曰笔不到而意到。”(《评书帖》)他强调,学书之人,要能“因古今诸家之所长而无病,乃能为自成之法”(《与方谨修论书》)。

梁巘书宗二王,兼习汉魏六朝碑版,稍变雄峻,富于弹性,极富于变化。在笔法上强调“拙含玄功,巧藏妙谛”(《论书绝句》)。其书风朴茂,结体宽绰,运笔含蓄,雄峻中有韵味,张扬中寓秀雅,颇近苏轼。

梁巘的绘画,初学姚枚,后师杜佑。其《题所画竹》诗云:“我笔无法不从有,我笔有法无不有。欲识我心不二端,看他竹头并水面。”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画竹云:“问津于韦,见竹于梁,可焉!”

梁巘还擅长诗文,亦能刻印。

梁巘在书法、画论上多有造诣,而又勇于革新,其艺术实践对清末民初的书法、绘画理论与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傅山论清代书家云:“今人书尚骨力而乏典雅,尚潮润而乏天然,尚曲折而乏从容,此余所以独爱梁漱泉(即梁巘)篆书,而倾服无异也。”(《霜红词集》)

梁巘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其书坛影响,历四百年而不衰。1980年,国际书法名家苏局仙先生观梁巘书法遗迹后,诗曰:“绝少前人留下笔,偶从遗迹见真踪。字奇险绝不迫,笔饱畅故动人。有若悬崖千索坠,又如奔马万羣腾。奇姿绝态谁得似,江上梅花带雪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