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佛像含铜吗?
判断铜像是否为黄铜制作的方法很多,通常有三种方法:1、黄铜件表层通常呈金黄色,而铜锡合金件表面为紫红色;2、黄铜件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而铜锡合金件强度较低,并有肉眼可见的细小砂眼;3、用小刀或其他硬物分别在黄铜件和铜锡合金件表面刻划,由于黄铜较硬,刻划痕迹较浅,而铜锡合金件较软,刻划后痕迹较深。
用黄铜制作佛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就有为表示对佛的虔诚,而用价值极高的黄铜铸像或施造像金身的记载,清乾隆时期,更大量使用黄铜铸造大型佛像和佛像群。用黄铜铸造的佛像在国内各大博物馆和寺院中多有收藏,流传于社会的也不乏珍品。
有的书中称黄铜为“青铜”,或称含锡的铜为“黄铜”,这些名称都不准确。铜合金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为:锡青铜——黄铜——锌青铜,我们习惯上把出现较早的锡青铜称为青铜,出现较晚的黄铜和锌青铜称为红铜,这样区分既符合历史事实,又通俗易懂,不至于相互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