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瓷器如何?
清三代被公认为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而雍正朝则是从康熙到乾隆之间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雍正皇帝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他成为历代帝王中的“瓷器控”,这导致了雍正一朝虽时间短暂但在瓷器烧造上不计成本,精益求精,从而开创了官窑瓷器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雍正一朝的瓷器生产综合康熙朝各名窑之特长,务求各类品种全面开花,使瓷器在保持康熙朝雄健、浑厚风格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清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其瓷器造型优雅俊秀,胎釉精良,纹饰美观,色彩丰富,可谓集历代名窑之大成矣。
釉里红瓷器是在元代红釉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铜为呈色剂在胎上着彩,在高温还原气中烧成。成化、弘治年间有断烧,嘉靖时期在明宣德窑址上重烧成功。因为烧成时的温度要求十分敏锐,故往往有流红(即晕散)及铁斑的缺点,而发色鲜艳纯美、成色稳定者极为少见。康熙时釉里红器不仅颜色鲜艳程度较前朝大为提高,而且很少有流红现象,色红艳而纯,尤以冬青釉釉里红质量最佳。康熙釉里红工艺的进步为雍正朝的提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胎釉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雍正釉里红在发色程度上又进一步提高,鲜纯程度几可与霁红釉想媲美,且很少有杂质出现。清三代瓷器当中,以釉里红为代表的高温色釉彩由于烧成难度过大,产量很低,所以传世品稀少,价格一路攀升。
雍正时期斗彩亦非常有名,在工艺上以“轧道锦上添花”、“抹红斗彩”、“凸起锦上添花”、“青花斗彩”等最为新颖。此件釉里红莲池鸳鸯莲瓣纹碗在传承上述工艺的基础上又以莲池鸳鸯为主纹饰,构思独特,别具一格。
此件釉里红莲池鸳鸯莲瓣纹碗造型规整,制作精细,纹饰描绘流畅,画面布局疏密有致,釉里红发色纯正妍美,鲜红夺目。外壁底足上下各饰如意云头纹一周,内壁口沿为如意回纹。碗心内以莲池鸳鸯为主图案,水草随波浮动,鸳鸯在水中悠然戏水,寓意和美幸福。外壁绘缠枝莲纹,碗心图案寓为“鸳鸯莲池”,俗称“一池锦”。鸳鸯莲池纹以生动的场景,寄予了对爱情、对家庭、对社会的美好愿望,表达了文人雅士追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精神,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