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有哪些书法?
金文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字,其形声结构比甲骨文要更为规范了些,而金文的字体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周代金文,一类是商周铭文或称钟鼎文、鼎彝铭文等。 所谓“周代”是指公元前11世纪到前256年周赧王被秦军包围而亡这漫长的历史阶段而言的,这一时期又可分为西周到东周两个小阶段;而所谓“周代金文”则就是指这一时期铸刻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周铭文”也简称“铭文”,指春秋战国时期铸刻在铜礼器上(主要是钟、壶之类的器皿)的文字。这一类文字的特点是字形整齐匀称、字距行距都较为严整,而且多带有一定的记事性的文字内容。因此,这类文字也常被称为大篆或籀文。
由于周代金文的铭文多为长篇大论,书写者多为文人或学士,所以它们的书法艺术要比甲骨文和商周铭文成熟得多,且更富于变化性:无论是大篆还是小篆都有不少的作品存世,下面笔者就分别列出几件作品来供读者一观。
1.《毛公鼎》 周宣王时所铸,高54公分,宽47.9公分,重34.7公斤。该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鼎共三百九十七字,记述了毛公受周宣王命为周王朝铸鼎之事。此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资料,同时它也是金文中篇幅最长的青铜器之一,其书法也是大篆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从该鼎的笔划来看,圆转之处明显多于直折处,显得浑朴凝重、气象森然;用笔方面,横画往往带有逆锋入笔,竖画则多带悬针收笔,这种结体用笔特征在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小篆”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以下这幅图就是根据真迹原大复制的拓片,可供参考:
2.《散氏盘》 西周末年(约前8世纪)成书,盘高30公分,口径55.6公分,底径41.4公分,厚7.9公分。现藏上海博物馆。 全器二百七十字,记载西周末年间秦国与陈国交换田地的协议,其中涉及官吏、民众、土地数字甚详,是研究西周末年的重要史料。书法结体纵横不拘,线条方圆并用,粗细参差,有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酣畅;特别是那些圆转之处,笔断意连,气韵贯通,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正如明李东阳所说:“纵横奇正,无不当理……盖秦、汉以来篆隶之祖,而钟鼎之亚也”(见《怀麓堂集·题散氏盘后》)。 下面是经过放大处理的拓本局部,可供临摹欣赏:
3.《何尊》 出土于陕西宝鸡,高39厘米,腹围128厘米,重14.6公斤。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此尊造型庄严典雅,腹部饰高浮雕变形兽面纹,圈足下饰变形的夔龙纹。全器共一百零八字,内壁以四言文记述周武王灭商的史事及周成王营建洛邑的情况,对探讨西周的分封制度以及周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极重要的史料。其笔法圆劲婉通,点画间疏密相宜,布局得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经过放大的部分拓影,仅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