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书法哪个最好?
1. 峄县(今枣庄市)是书法重镇之一,自古就有“汉墨峄阳”的称誉;明清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如王献之、褚遂良二家的传人智永禅师和虞世南,张旭、怀素二位狂草大家的嫡传弟子李北海和李德裕,米芾的再传弟子郭忠恕等。他们不但在本地影响很大,而且驰名全国乃至海外。
2. 张宗祥(1882—1965)字懋良,号少屏,浙江海宁人。著名书法家。曾任浙大一校校长等职,著有《钱塘张氏丛书》四十二种及《张宗祥文集》出版。晚年患眼疾,不能书写,乃以口述为《读史札记》五十卷,于1960年脱稿。所著《红楼梦阅微》二册,系其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的重要著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3年影印出版。
3. 李叔同,现代著名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奠基者之一,最早将钢琴引进国内的人,同时代著名的音乐家如萧友梅、刘雪庵等皆出自他门下。他的画作至今还很有看头,比如那幅被称为“民国第一画”的《荷花图》;还有那首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4.魏启后先生(1920-2008)山东临淄县人,原名魏光杰。幼承家学,酷爱书画篆刻艺术。早年从师于山东著名老书家于恩波、陈伯浩学习楷书、行书。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在书法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不断汲取各派营养,终至自成一家,成为当代书坛翘楚。
5. 孙大石,原名荫杰,又名大愚。1912年出生于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原兰陵县)。自幼爱好绘画,曾师从当地名士杨景芝学习写意花卉。1930年入青岛大学美术系学习。1936年到上海从事绘画创作活动,并结识了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等职。擅国画及版画,兼作书法,尤擅草书。
附: 当代书法大家崔志强先生的评论 “对于传统书风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困扰着众多书法家们的一大难题。如何使传统的技法能够被当下的读者所认同和理解?如何在坚持传统的同时又能体现个人的审美品位?这些问题的存在时刻提醒我们作为当代书法工作者,应更加努力地去探索、求索。 纵观当今的书坛,能在这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且成就卓然的书家并不多见,而枣庄的崔志强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首先,他对传统的把握可谓是精深的。无论是对二王法帖,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他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此他能轻松自如地将诸体融为一体,信手拈来又游刃有余地从笔端汩汩流淌出来。
其次,他的创作从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中自囿,而是善于取精用宏地结合个人生活阅历以及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例如他的行草书作品,既有王羲之的典雅秀逸又有王铎的大气磅礴;既有黄庭坚的纵横挥洒又有傅山的奇崛险峻。此外他还博采众家之长,诸如章草、隶书的笔法在他的作品中亦有所体现,从而使自己的笔墨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元的风貌特征。 最后,我认为最为可贵的是他在保持自我追求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脱离时代的发展。相反他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创新,努力寻找符合当下人们审美的表现形式。这既拓宽了他的艺术道路也扩大了书法在当下生活中的影响力,进而使其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