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书法怎么写?
曹全碑,汉灵帝中平二年刻立,在今陕西西州南。 原碑104行,行约19字-22字不等,现存103行,每行20字左右(共2658字)是汉代隶书上品。 曹全字郎里君,陕西泾阳人。官至太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廷黑暗,曹全见此情形,就经常周济穷苦和同情冤狱。因此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后来,他被派到汉中地区当太守。
他在汉中任职期间,大力兴办教育,鼓励农民生产发展畜牧业;注意安抚羌族人民。因而获得“好官”的称誉。 曹全去世后百姓们十分哀痛,建祠祭祀他。 曹全是汉隶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书法家之一。其书风格秀丽,结体匀净,笔法多取汉篆和汉八分的形貌而变为方整,具有流美飘逸的韵致,在东汉隶书中独树一帜。有《曹全碑》传世,又称《曹伯英碑》、《汉郃阳令曹全碑》。此碑是东汉晚期重要的碑刻之一。明代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今洽阳县)学宫东墙外,后移入县学内。清康熙九年(1670)和咸丰五年(1855)两次重修。此碑高约九米,宽约四米余,十六行,行三十六五行共约三百余字。碑文记载了曹全的事迹及家族世系等情况,为研究秦汉隶书的重要资料。此碑结字以扁为主,笔法以挑法为上。其用笔以“蚕头雁尾”为主调,笔画粗细基本一致;点画形态丰腴秀美,横撇竖捺笔势舒展。在艺术上,碑文书法秀丽工整而有生动气息。其结体平稳中求变化,宽博而不松散,典雅而不板滞。字形大多右向倾斜,重心偏向左侧,使整个碑文字迹显得飘逸多姿。此碑自面世后,即被看作善书的楷模。历代书家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代梁巘云:“汉隶极密,而细而不纤,此石最为优绝”,“结法妙不可言,为天下第一”。清代冯武也说:“汉隶最佳者,《史晨》《景福》《曹全》三碑而已”。现代著名书画家和教育家潘天寿先生对《曹全碑》更是赞誉有加:“汉碑字体,莫善《张迁》……然论结构之妙,则莫善《曹全》”。 《曹全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拓本最早的一种是明万历时由韩敬等用墨汁拓成,称为朱拓本。清代初年孙承泽曾藏有朱拓本二册,后经孙退谷重新装裱并加识记,所著《庚子销夏记》中有详细考证。孙氏又从友人处借得乌棉拓本一册,稍后又得墨拓本二本,其中一本为陆远所拓,另一本为杨氏双桐阁拓本。据载,当时乌棉拓本为最善,其次为墨拓本。另有一本墨白两色相间拓本,也颇佳妙。另有旧拓单纸薄本,多为收藏家收藏,流传极少。还有旧拓册页,也有墨白相间拓本,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