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银哪个更辟邪?
“人养玉,玉养人”这是关于玉石养生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那么对于翡翠来说,它是如何“养人”“防邪”的呢? 首先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下。 目前科学研究还并不能证明玉石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不过许多人佩戴玉石之后确实觉得精神愉悦、心情大好,这可能也是“人养玉”“玉养人”的缘由所在吧! 另外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将不同颜色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以及白玉)放置在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下照射,发现它们都能够吸收红外线并产生热量,只不过红色宝石的吸收率是最好的,能够接近100%;其次是蓝色宝石和绿色宝石,而白色宝石的吸收效果是最差的。[1] 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古书《山海经》中有记载“戴山之阳,是多神之山,诸药所聚……”,也就是在阳光(或日光照射)下,药物聚集于阳面,即太阳照射的一面,其中就包括玉。 所以如果从科学的层面来讲的话,适当晒太阳(避免暴晒)有利于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有益健康。 其次我们再来看古籍中是如何记载有关“玉”的养颜、避邪功效的。 在中医理论中,玉器作为“饰品”被使用的主要目的是“滋阴补阳”——这是建立在“气”与“血”基础上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古人认为,正确运用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调节情绪变化,协调阴阳,是养生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古代医学典籍中关于“玉”的药用价值主要也是体现在“气”和“血”这两大方面。 如:《本草纲目》有载,玉“除胃中之热,止渴生津润燥,补肾益气……”《本草新编》云:“青玉甘平无毒,益脾胃,养精气……凡病后虚弱而形瘦食少者,宜多用之。”《药性赋》中说:“玉,味甘性平,主润五脏,止燥渴……”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玉具有滋养五脏六腑、调和气血的功能,正是由于这种“滋润”的功效,使得人体“阴平阳秘(阴阳相对平衡)”功能得到恢复。
由此,古书中不仅记载了玉石的美容作用,同时还提出了预防疾患的手段——“避邪恶毒之气”。《本草纲目》中指出:“故能使人皮肤光泽,毛发润泽,齿坚发固。……真定刘君敏,以玉屑或末服之,能消风化痰,利湿解毒……亦能止血痢……治惊风……散瘀消肿……” 所以,从现代科学和古代中医理论两方面来看的话,都说明 “玉”有助于人体健康(包括美容),并有“避邪气”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