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书法叫什么?

关大馨关大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时期的“六书”中,“书(shū)”是其中的第一项——指的书写、写字的意思;而把“书”(shù)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则出现于汉代以后。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说:“书者,如也;记事物的形貌,传递信息,要准确无误,所以‘如’是它的本义”;又说,“古者,言‘文字’,言‘书’者,各本其字之体势”。可见在许慎时代,“书”已经是一种专门学问了:一是学习如何正确地书写;二是掌握各种字体结构的特点和写法。从这两点看,与今天我们所说的“书法”概念大致相当——“法”就是指的汉字字形结构和笔法规则以及相应的审美标准。

不过许慎又说了,当时的学者都各自凭自己的喜好去理解汉字的形体特点,因此才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例如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篆书圆而象天,隶书方而像地”,于是就有了“书法”之说;而以扬雄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象人之法”,于是便有了“书者,如也”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书”还只是指的书写技法,还没有形成一种对字形美感的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萌芽要到魏晋时期才逐渐清晰起来。

曹魏时期的大书法家钟繇曾总结历代书家的经验教训,提出“草书、行书难于楷法,今楷法无所依据,故今之学士,多不称真,即不能须臾停积”“善楷书者多工行草”等观点,这算是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法”概念了。但当时人们所说的“书法”还是主要指的章草、今草、行书这些应用较广的书体,篆书、隶书反倒不是“书法”的主要课题。

晋代卫夫人在所著《笔阵图》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就是“疏散”的意思,指的是草书、行书的书写特征。南朝宋时的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王羲之曾对人说他的书法有五字秘诀:“一曰逸,二曰劲,三曰促(速),四曰紧,五曰意”。其中“逸”指的是草书或行书飘逸洒脱之美。看来到这时,人们对“书法”的认识基本已经很成熟了。隋唐时期,人们将钟繇提出的“真书难于草书”的看法修正为“真书最难于草书”,并形成了专门的“正书”理论体系,这应该是受到了王羲之一系的影响(据传钟繇并不以楷书名家)。

隋代智永在《真书要领》中强调“真书用笔,须备笔法”,唐代欧阳询又在《传授诀》中强调了“执笔之法,令其直且坚……”等等。可以看出此时人们在认识上更加趋于成熟。

优质答主

古人没有这种概念,他们只有“写字”这个概念。 说文解字·序》中解释过“书”“写”二字的关系——“书,即古文之写,所谓书也;今文字易识,但写法却不如古体书。”(这里指隶书) 我读《说文解字》的时候有个体会是,许慎在写每个字的字形时都要把它的历史来源讲一下,如果一种字体是从另一种字体变化而来的,那么许慎就会讲到两个或多个字体的历史演变过程及特征区别。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书”“写”这两个汉字之间的关系。 “书”从“聿”(毛笔),表示它是用毛笔写的——也就是说古代的“书”必须用毛笔书写而且要写成方块字。

而“写”字上面是个“大”字,代表的是笔划较多的笔画较多的大字,显然它不是小楷而是大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