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怎么鉴定?

邱昭帧邱昭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如何看一幅书法作品,启功先生曾做过多次论述和阐述—— 《论书随笔》之十三、十四中谈到了“读帖”的问题;而在其《论书札记·笔划与偏旁部首》一文中则主要谈了观字的几个步骤: 一看主笔。启功先生认为无论何种书体,都有若干笔画是“主笔”或称“主力”,而其他则为“从者”——这如同人体之中骨骼为“主”,筋肉是附着的“从”一样。因此这些“主笔”往往决定整幅字的基本风格走向。

二看关键处。所谓关键处就是字中笔画多、位置重要的地方。比如上边提到的《兰亭序》最后一篇的末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斯文”二字中间那个“之”字右边的撇画,如果写得没有力气,这一行就立不住。再如颜真卿的《祭伯父文稿》中有这样一句——“有始有卒,则遂终矣”,其中第一个“卒”字,在草书中被写成点画紧凑的样子,十分传神。

三看章法结构。这里的结构指的不是结字的结构而是整个作品的布局安排、大小疏密的搭配比例等,比如杜甫的五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把“两个”和“黄鹂”安排得比“一行”和“白鹭”大,使这两行字显得非常突出,给人印象深刻。

四看用笔。这一点是书家最为重视的一点,也是初学者最难领悟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即使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书法家来说,对用笔的重视也丝毫不减。因为“笔法”虽然只是构成字的很小的一个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次要的部分),却是整个书写技巧的核心所在。

五看全篇气韵生动与否。这一点看似不着边际,其实却是最难的判断标准之一。毕竟它直接涉及到“感受”这个无法量化的方面了。但是,由于古代书论中有很多有关气韵的描述以及当代很多学者对此的研究,我们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性意见作为参考: 一是神采为上。晋代的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夫纸者心府也。心不空虚则墨不入纸,故心不空则字不虚。”明代的董其昌也说:“余尝谓书法贵虚旷闲淡,以散郁气,健笔必贵凝住,乃能空,非枯也……若徒求虚而忘实质,即野狐禅尔!” 二是动静结合。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动”与“静”的概念,他说:“且夫明暗相参,消长随势。毫厘之差,殊犹千里。”清代刘熙载也在《书概》中提到过这个问题:“动而不脱者,动与静半,若动静两离,则无入而足矣。” 三是疏密有致。这一点自不必赘述。 四是骨力洞达。宋代姜夔说:“意不在书,虽神妙无常。意在书先,虽平凡可奇。”

优质答主

我手上有一幅,请帮忙看看真假,谢谢. 启功先生的字确实是很值得学习的,从技法上来说,他的笔法、结构都是标准化的,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从艺术上来谈的话就比较有意思了,他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他平时写的风格来书写的,而是有意识的在创新,比如他创作的《咏春》就明显是结合了行书和隶书两种书体特征,并且把这种融合处理的很好。

他的作品里还有一幅“寿”字,这幅作品是他为了祝寿所写的(具体是哪位友人我不清楚),这个字的结体比《咏春》更紧凑一点,笔画也更细一些,但是总体还是行书的写法。 所以要鉴别的要点就是看作品的用笔是不是接近他平时的用笔习惯,如果不是那就是假的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