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学过谁的书法?

周金怀周金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曾氏学书有师承,但无定论 曾氏一生学书,多有师承,其言及者包括:包世臣、欧阳兆熊以及张裕钊等。此外还有诸多推测,或曰“曾学于包世臣门下”;或云“曾公初随包世臣学字”;或称“包世臣为曾公早年学书之师”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以为这些说法未必可靠。

其一,曾氏与包氏并无师徒名分。据记载,咸丰九年(1859)三月,曾氏在安肃军中收到吴廷栋来信一件,问及包世臣其人,曾氏作复信答之曰:“包世臣年已七十,耳重听,目昏花矣。昔与余论书,尝以古人论书诗为最善,盖不徒道其法,而又道其所以法也……近所作《海内论古录》一书,亦颇有见地。”从中可知曾氏与包世臣有过交往并交流过书法见解,但却不能肯定二人曾有师弟子关系。

其二,从时间来看,不可能存在师承关系。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曾氏首次见到包世臣,时年三十六岁。而此时尚未发身入仕,因此不可能师从包某习书。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八岁的曾氏奉命赴京陛见,次年二月始到京师,此后才步入仕途,此时离他得包世臣指导的时间已经很远了,就更没有什么可能受业于包了。

至于说曾氏曾师事张裕钊一事,则更属子虚乌有了。 二、曾氏学书所自悟

关于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补充。

曾氏晚年自语学书的体会:“凡笔穷而变生,意穷而法活。初学求其不变,熟后求其变生,不求而自活,非可以智力求也。”又曾说:“学书须提领住,时时用功。如读书然,今日读明日忘,虽读百遍亦无益于事。若先读一遍,提领住了,明日读今日之章,每日读一日之文,日日不断,虽只读一二遍,却百读而无忘矣。写字亦然,横直竖斜,皆当提领得住。” 这是曾氏自己领悟的学书要诀,是建立在长期临池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对后人也不无借鉴意义。

三、曾氏学书之特点

首先,注重笔法,以古法为师。 曾氏曾就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中的论述加以评点,指出学习颜真卿的用笔之法必须先要掌握“转笔”。又说:“写字之道,须讲求笔法。‘转’之一法,不可不重。笔欲上先下,乃右乃左……”这实际上指出了书法用笔的要领和法则。 其次,强调心法,以书养心。 在曾氏看来,书法不仅是技巧的演练,还是心灵的陶冶、气质的提升过程。他说: “作字之道,须讲究笔法,尤贵研究章法。二者本不相远。”“书家最忌俗气,然俗气终不可除。惟当以不除为雅,而求其所以雅之端,则莫妙于去笔底尘泥。” 曾氏还常借题练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优质答主

曾老的手书信札很多,他的手迹多是在日记本上写的。 我看过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并指出他“字之结构,有如‘永’字八法” ,所以他对欧体是极为推崇的。 而且他跟欧的字体是很相似的。但是个人又很喜欢王羲之、王献之的字。所以他自己的行书是有点像二王的。 他还喜欢北魏的碑帖,所以他的楷书也有点魏碑风骨,就是有点方笔的味道在里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