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书法什么体?
元赵孟頫《归去来辞》(局部) 答:“四体”是南北朝时人对汉字字体分类的四种基本类型,分作楷、草、行、隶四体。唐代以来,人们又常将“篆”与“隶”合为“二体”,形成我们今天常说的“八体”之名。
在今天的汉字书写中,楷书和行书是最常用的两种书体。而关于“楷书”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晋时期。当时的人称钟繇创作的隶书为“真书”(或叫正书);东晋时王羲之则把他的导师卫夫人所传的下笔不浮不沉,用笔不失律法的书法,称为“真书”——于是后人就将这种字体通称为“楷书”;同时,也指一种规范化的点画、笔画和结构形式。
从钟繇到王羲之等魏晋书法家创造、发展起来的楷书,奠定了中国汉字书写的基础,也为后来的草书、隶书等书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唐宋时代,随着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以及文人意识的觉醒,使得楷书逐渐取代了其它字体的地位,成为汉字的普遍书写标准。因此,后世多以钟、王为代表的楷书作为学习楷书的楷模,故而有“钟王之书,尽善尽美(南朝·萧统语)”之说。由于历代书法家对钟王“楷书”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多种多样的楷书风格。
至于“行书”,则是介于楷、草之间的实用书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但又不像楷书那么端正;其特点是既不拘泥于楷书的工整,又无需追求草书的流畅奔放,而是讲究字间连贯与疏密,以利于快速书写而不易错乱,同时又兼具楷书的工整与草书的飘逸。自王羲之之后,颜真卿、欧阳询、蔡襄等人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行书作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