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什么纯沈阳书法?

危志全危志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刘祥洲,1962年出生在沈阳,祖籍山东诸城。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馆首届学术研究部特约研究员(聘任期至2018年) 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当代美术》杂志社执行社长 刘祥洲的书法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及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编入多种专业资料集。

曾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金奖”、 “林散之奖”双年展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被评为“最具学术价值与创作实力的国手之一”“辽宁书法‘十佳’”,入选中国文联第7届文艺之家“全国青年优秀文艺家”等。 近年来先后为沈阳故宫、旅顺日俄监狱、东北抗战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多处名胜古迹题写匾额和楹联30余幅(副)并被刻石永久陈列。出版有《刘祥洲书法作品集》《行书古诗字帖——刘祥洲书苏轼词四十首》《刘祥洲书画艺术》等多种。 在沈阳,提到他的名字恐怕很多人并不清楚——作为目前辽宁省最年轻的省级协会主席,他比很多年轻人还年轻5岁。但在北京,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中国书协理事兼行篆书委员会秘书长!

在北京,人们只知道他是北京人氏,却不知道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如今,身为辽宁省书协主席的他,仍经常回沈授课、交流、采风……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年轻的省级协会主席,听他讲述自己的从艺之路。 沈阳人的骄傲 谈起家乡,刘祥洲充满了自豪之情,说自己是沈阳的骄傲。

虽然常年旅居他乡,但一提起老家沈阳,他就止不住地赞不绝口。“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宽裕,因此我没有机会上专门的培训班学习书法。不过,我自幼爱写字、学字的习惯却是在家里养成的。那时,父亲会让我每天抄录唐诗宋词中的几首诗,母亲也总在我面前提笔写她的拿手字体,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 在谈到自己为何会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时,他说这与小时候经常接触书法有着很大的关系。“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常常把我带在身边,一边干活一边教我认字。后来,我还跟着邻居的大叔叔学写春联呢……”说起当年学书的情景,刘祥洲仿佛历历在目。 上小学后,他便正式开始了书法的学习,从毛笔到钢笔、铅笔都练过,不过还是觉得写毛笔字更有感觉。 初中毕业后,他进入工厂成为一名钳工。当时因为喜欢文学的缘故,他还兼做厂里的宣传员,负责写各种发言稿和通讯报道稿件等等。由于表现出色,他也成为单位里唯一拥有正式编制的非在编人员。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书法界的“现代派”思潮盛行之时,一些学者认为,传统书法已经落伍了!这种论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时间书法界众说纷纭。面对这种情况,刚步入社会的他毅然选择“逆流而上”——投身于书法研习当中。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祥洲没有理会其他人的冷嘲热讽,而是独自踏上寻师求道的漫漫长路。为了拜师,他曾经千里迢迢前往山东诸城,拜著名书法家王镛先生为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从那时开始,他先后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展中获奖。1988年,他的作品还代表东北地区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书法邀请展并取得优异成绩。

从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各类书法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让他渐渐地在行业内小有名气:1992年被吸收为中国书协第一批会员;同年担任辽宁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两年后升任副理事长兼办公室主任;又两年晋升辽宁省书协副主席等职。

在书法道路上,他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追求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他从不盲目迷信权威,对书法的理论钻研也不知疲倦。在他的笔下,既有古意盎然的传统作品,也有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书法作品。无论哪种形式,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我想用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门古老的艺术!让世人看到,其实它并没有失去生命力,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而已。”这是刘祥洲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 如今,作为一名省级书协主席,他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书法事业中去,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质答主

“ 字如其人”,这个说法有点片面。因为一个书法家写出好作品,和这个人的人品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很小),但人品好的人一般都会写得很好。同样,一个人写的字不好,也不一定说明他的品德有问题;但是字写好的人,一般品德都很好! “ 字如其人”这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从题主发的照片上看,我觉的这位老师是很棒的。他写的行书有行草书的味道,而且书写得比较流畅、灵动。他的笔画是连笔书写的,而且行笔速度很快。这是由于他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注意对笔画进行了连贯性训练的结果。所以,他的作品看上去很美观。另外,我还注意到他的落款都是写“刘云青”,这也反映了他为人谦虚的性格特征——低调内敛。 我在高中时曾向一位老教师上过一段时间的书法课,后来高考结束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前几年偶然有一次在学校里又碰见了那位老师。我们寒暄了几句后便一起散步去教学楼。路上我又问他了一些关于写字的问题。他说,学书要“博采众长”——多看大家的作品,多看名人的书法作品。当然也要多写,只有多练才能进步。他还告诉我,有些东西并不是非要去临摹,可以直接用毛笔临写字帖里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