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多子书法?
这个说法太简单了,有如下几个需要讨论的方面: 一、“书”与“字”的区别; 二、书写的工具和载体; 三、“水”的作用; 四、不同的书法作品对水的需求不同。 先给出结论: 在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完备的情况下,“书写的水量多少决定字书法则”是不成立的,是片面的。 如果没有具体的问题,我下面将分别展开进行论述~ 一、“书”与“字”的区别 这个其实挺明显的,题主应该也是知道的,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二、书写的工具和载体 现代常用的毛笔、宣纸、砚台(或墨汁)都已是较为成熟的商品,价格也相对亲民。而古人所用之物则要复杂得多,比如竹木简牍、帛、绢、纸等材料就各有区别,所制成的墨也不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字的形态——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写出怎样的字来呢”? 答主在练习小楷时用到的毛笔、墨砚以及毛边纸 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考李兆良老师的《中国古代文房四宝》视频专栏,已完结,b站可搜到。在此就不多赘述了~不过有一点可以提一下的是,古代的书家们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固定,所以他们的字也有各自的特征,如“颜筋柳骨”——颜真卿以遒劲健硕见长,而柳公权则以瘦硬挺拔取胜。
三、“水”的作用 1.调和颜料 这点好理解,因为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 2.润化纸张 我们平时看到的宣纸,其实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半成品——表面较粗糙。而在未经加工前,宣纸的表面是十分光滑且带有一层蜡质的,类似于我们常用到的打印纸,因此十分容易渗化。而这种特性正是我们在作画时所需要的,通过加入水后,宣纸上蜡质被润化,变得疏松,从而达到易入难出的效果。
3.增加墨的浓度 这一点在书画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国画中表现更为明显。因为在国画中加入了水和胶后,使得墨的可塑性变强,能呈现出多种深浅明暗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表达画面的意境,同时还能避免笔端的积墨现象出现。
4.增强渲染力 这点主要体现在国画之中,尤其表现在山水画上。山水画的着色不同于西方油画那样直接使用油彩覆盖,而是利用宣纸的吸水性使色迹自然晕开,这样既能保持颜色的纯度又能凸显色彩的变化,更能体现出山川湖海之气象万千与变化无穷,这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吧! 四、不同的书法作品对水的需求不同 “字外求法”,这是每个书法家都知道的道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方法都是相通的(^⁸^)。 像楷书这种结构紧密的字体就需要更谨慎地对待每一笔的起落、行距与字距,不然就会出现比例失调的现象造成视觉上的拥挤感; 而行书、草书等字形较为舒展的字体则可适度放开手脚来营造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行云流水”之感啦~( ̄▽ ̄~)~ 所以从这点上来看,两者确实是有区别的哦!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啦ヾ(●′ω`●)ノ゙希望对你有帮助哦o(*////////*)q 有任何疑问欢迎评论或者私信交流噢٩(ˊωˋ*)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