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玻璃种翡翠么?

厍钰铄厍钰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玻璃种”是行业术语,指代一种透明度好的玉器材质 ,一般用于形容翡翠、和田玉等,而当时进口的宝石中,也有类似品种,所以“玻璃种”也可以指代这类进口宝石。

清乾隆 玻璃种蓝绿料雕荷叶童子佩 这种颜色和质地的玉石在清代是非常珍贵的 ,因为从明清开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雅士都推崇“白玉”“羊脂玉”,而这种质地水头的绿色(青绿、翠绿色)玉并不是最受青睐的品种。虽然明代有“翠色”一说 ,但那种鲜艳浓丽的翠绿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不过到了清代,受“天工开物”“以巧斗胜”的影响,新的审美出现了,“玻璃种”这类质地出色,颜色多样,雕琢工艺精湛的新材料受到了欢迎,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表。

实际上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玻璃种”翡翠都是这个样子的—— 这种绿色偏灰,有点像是菜籽绿或者鸭蛋绿的颜色,看起来不是很清爽,但是细腻温润而且很通透。如果是这种品质好的“玻璃种”翡翠,价格是不便宜的,有时候甚至能贵过一些高品质的和田玉。 但是请注意一点!这只是一个“玻璃种”的概念,不代表这种材质的玉器就一定价值连城了哦~

仝淑桐仝淑桐优质答主

翡翠真正进入文明的时间较晚,大约在清朝中晚期,当时人们称翡翠为“非翠”或“翡锦”。“翠”字,在古代一般指翠鸟,翡翠一词也指翠鸟的羽毛,后来用“翠”字加偏旁“玉”表示玉中翡翠。在清代,翡翠分为老坑和新坑,老坑一般指帝王所用,颜色鲜美无绺裂的玻璃翡翠,主要由缅甸王室馈赠,数量极其稀少,民间流传极少。

翡翠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还不能进行雕刻,只能进行切割打磨。清朝时期,翡翠价格很高,可以和黄金相媲美,所以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随着时代的前进,翡翠的雕刻工艺得到了不断发展,许多价值极高的翡翠原料,逐渐成为了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