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展有什么?
在当代,“临摹作品展览”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呈现方式! 2015年6月3日首届临帖作品展在山东潍坊举办(图一),参展作者一百余名; 同年9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届兰亭奖·优秀字帖选临作品展(图二、三); 二零一八年初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山东书坛新人新作展中“临创一体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从一些展览可以看出书法界对于传统研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了,这是好事儿! 在古代,“碑帖”与书画一样属于“四艺”之一。古人学习书法多通过“临摹”来入手,历代的书法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帖学”“碑学”的记载。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然后书之。” 赵孟頫说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得笔法,不识字形,而漫妄立格,不知笔之所使,不亦失乎?” 康有为说:“临摹之际,以古为师,而不师今。”(图四) 从这些大家的论述来看都是提倡“临摹”的。只是现代人已经少有人去“临摹”了!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现在人觉得“法帖”“碑刻”等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无法再现古人的风貌。再加上“速成”“功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不愿意再去做这样的工作。 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来看“法帖”,它既是我们“取法对象”又是古人创作的一种载体形式——刻石或者墨拓。因此“法帖”不仅仅能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名家高手的风采更能使我们了解到他们当年是如何运笔,如何构形的等等。 至于古代的墨拓本和刻石为什么无法再现原本的样貌我想主要是由于时间久远的原因吧。当然也有技法方面的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吧。 我们再看那些古代的大书法家们,他们在进行创作前也要“临摹”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动笔创作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临摹”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创作”。因为这样只会让自己迷失在创作中去而不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再来说说“碑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刻石大都经过“磨光”“剔槽”等方法处理过,其实这样做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石头的面貌。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石头上找到古人运笔的痕迹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这便是“碑学”的研究价值所在呀!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