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的绿色代表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绿得越浓越好吗? 错! 如果只论颜色的话,那么绿得越深,其价值越高;但现实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判断一件翡翠的好坏,主要是根据其“种”、“水”、“色”、“工”这四个方面来衡量的,而“色”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指标。 但是,我们对“色”的评判标准,并没有单纯地用颜色来衡量,而是看它的“正”(颜色纯正)与“艳”(颜色浓郁鲜艳)的程度。
当然,颜色的“正”和“艳”是有一定标准的。比如:在自然光下,其颜色达到以下任何一个指标的,就可以视为“正”的颜色: 一件上乘的翡翠,除了“色”要“正”之外,“色”还要“艳”——颜色浓淡适宜,分布均匀。如果一块料子,虽然颜色很“正”,但是色调偏灰或者偏黑,而且很淡,没有光泽感,这样的颜色就不是上乘的颜色。 总之,颜色越“正”且“艳”,其价值越高。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这种“正”与“艳”是相对而言的,需要结合以上的四个维度来综合评估。 比如说同一块原料上的颜色,由于受到颜色饱和度、区域光照强度等影响,有可能出现“一明一暗”的情况——这里所说的“明”和“暗”并不是指色泽深淡,而是指颜色饱和度(即鲜艳程度)。对于这种情况,只要整体感觉是“一明一暗”交替变化而不是单调色系,就属于优质颜色了。
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中,凡是绿色都可以代表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颜色。在传统文化中,绿色也常被看作和平、安泰、闲适、平和的象征。“绿”在佛教中,不仅表示生命力、成长,更代表了虔诚、清净、智慧,象征修行者的思想和智慧象绿苗一样滋长。而翡翠,作为有着东方绿宝石之称的珍贵玉石,它的绿色不仅具备了“绿”在色彩中所表达的含义与情感,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健康、快乐等精神层面的追求。
翡翠是一种具有集合体性质的、以硬玉为主的多矿物集合体;是一种月辉石类的钠质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一般含10%左右的其它稀有金属元素。翡翠中的绿色是受到其中的Cr(铬元素)致色的,根据其结构特征、矿物成分、工艺特征以及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裂纹等质量评价要素,可将翡翠分为硬玉岩、绿辉石玉、钠铬辉石玉、含杂质矿物的翡翠等4类。
按翡翠的商业习惯,人们根据颜色和绿色在底子中的生长状态将翡翠中的绿色分为葱心绿、苹果绿、秧子绿、菠菜绿、辣椒绿、翠兰绿、祖母绿等;这些绿色往往还带有“玻璃地”、“冰地”、“芙蓉地”等对底子特征描述的前缀。翡翠的“玻璃地”绿色质量最优,该绿色纯正、浓郁、阳俏,翠性不显著,半透明至透明,绿色与底子结合紧密,均匀分布于底子中,该品级的翡翠极少,是收藏级别的顶级翡翠;“芙蓉地”、“冰地”、“紫罗兰地”、“紫花地”等绿色次之,这些绿色纯正、透亮、翠性明显,透明至半透明,绿色与底子结合较紧密,分布不均匀,部分呈细小的色斑、色点、丝纹等状态,是投资级别或自己佩戴的顶级翡翠;“青地”、“乌砂地”等绿色再次之,这些绿色发暗、发青、翠性强,有颗粒感,分布不均匀,常为点、丝、斑等形式,该类型的翡翠价值较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