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絮是什么?

邹辰姗邹辰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应该用“翠”而不是“翡”来指代硬玉,这里为了行文统一,一律采用“翡”字。 其次,对于楼主所提到的“颜色不均匀”的问题。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先来说说宝石学中关于“颜色”的一个定义——根据GB/T16552-2003《珠宝玉石名称》中的规定,天然宝石或人造宝石的“颜色”是这样被定义的: “自然矿物(包括玉石)的颜色是指其本身的色彩,无色为白色;人工修改的颜色是依据标准样珠经过人工改色后达到的颜色,如红色、粉红色等。颜色分级是在自然光源下,借助自然光下的观察仪(箱),在特定光源下对样品颜色的定量评估过程。”

据此可以知道,所谓的“颜色不均匀”实际上就是说的“颜色”和“颜色分布”两个问题。 关于“颜色”的问题前文已经提到过,在此不再重复。现在来说一下“颜色分布”的问题,也就是楼主所说的“部分绿,部分黄”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要解释这个问题,得先从铬离子在硬玉晶格中的存在形态说起—— 根据现有的科研资料,Cr在硬玉晶体中大致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以[CrFe(MoO4)]3+四面体形式存在于硬玉晶体的阳离子空穴中;另一种是以[CrFe(PO4)2]2+方式键合于硬玉阴离子的周围。

其中,前者导致的颜色应该属于色心染色效应,而后者引起的颜色变化则属于带色矿物的发光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因[CrFe(MO4)]3+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少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主要起作用的是[CrFe(PO4)2]+这种形式的铬化合物。 但是,当遇到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受到日光照射、氧化或者浸泡在不合适的溶液中的时候,[CrFe(MO4)]3+可能会转化为[CrFe(PO4)2]。

也就是说,当上述情况下,有可能引起铬化物颜色中心由无色向红色或者橙色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发色作用”。 显然,因为色心中所含的铬是三价的,因此呈现的红色应该是三价铬特有的那种红橙色,而不会是二价铬导致的粉色或者是锰导致的艳蓝色。因为阳离子空穴中存在的铬可能是以[CrFe(MoO4)]3的形式存在,所以一开始的颜色应属淡黄色,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至橘黄色甚至橙黄色。

孙金晶孙金晶优质答主

翡翠的色絮一般指的的绿色部分的绵绺,即内部的纤维状的晶体(呈丝状交织状),相对应的是底子的冰点状结晶。一般而言,色絮的多少和晶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翡翠绿色质量的高低,因此是评判高档翡翠的重要依据。例如,色无绵的玻璃种翡翠价值连城,而色有绵的糯化种翡翠价格就要低很多。

行里有一句口头禅,叫“无絮之绿,以阳绿为首,黄杨绿紧随;有绵之绿,黄杨绿为首,阳绿紧随之”。就是说无绵绺的绿色,以阳俏的绿最好,黄色娇艳的黄杨绿次之;有绵绺的绿色,黄杨绿为最佳,阳绿次之。

虽然一般来说,色絮越多,质地越差,但色多、色好,也会使翡翠价格提升不少。因此,具有“色多无绵”的特征,是行家非常着迷的极品。

总而言之,翡翠以“无絮之绿”为最高境界,色、水、底子俱佳,价值最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