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质多的冰种翡翠?
“冰”是指翡翠的结构,即结构晶体。 天然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受地球内部热力作用,在结晶的过程中,会生成一定的内应力。当这种内应力和外界的应力平衡时,翡翠便达到了结构的稳定状态。此时,翡翠的矿物颗粒之间会形成一种紧密的结构,如毛玻璃那样光滑透明,其折射率也接近于1.660。但有时也会有微小裂隙的存在,在这些裂隙处,因光线可以透入,所以看起来会有点泛白的光亮。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就形成了不同品种的翡翠,如玻璃种、冰种等。而“糯”则是形容肉质细腻到像糯米汤一样。
将冰与糯联合起来形容一块翡翠,可理解为质地像冰块一样清澈透亮,又似糯米汤般细润。这样的玉质可以说是理想中的冰种了。 而有些商家会将一些颜色偏黄的、透明度稍差的冰种翡翠,叫作“冰糯种”。其实,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从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右侧为冰糯种翡翠,其表面呈雾状,透明度相对较差;左侧为冰种翡翠,表面光泽明亮,透明度较高。所以,若是以“冰糯种”来称呼这样的翡翠,未免有点名不副实了。
市面上有一些颜色较深、质地相对较差的冰种翡翠,往往被商人称之为“黑冰”或“乌冰”。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是因为这些翡翠的颜色并不是由铬离子致色的,而是含铁量较高的缘故。另外,市场上还有些无色透明的冰种翡翠,其价值也是很高的,被称为“玻璃种”。
冰种翡翠由于内部结构的晶体非常细小,因此看上去透明度较高。而其由于次生浸染作用,表层还会有浅黄色的“癣”,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黄雾”、“黄皮”、“青皮”,这是冰种翡翠较为典型的一种外观特征。
然而,有些冰种翡翠内部所含的杂质过多,这势必会对光线的通透性产生影响,其透明度自然也会降低,看起来就显得比较浑浊,感觉其内部好像有许多粉状物,有些则呈现出微糖状,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块脏冰。这样的翡翠也就丧失了冰种翡翠清透灵犀的特点,自然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因此,挑选冰种翡翠时要注意它内部的杂质是否过多,最好是没有。
问题:雕工差的冰种翡翠?
解答:对于冰种翡翠来说,一般不适宜用很复杂的图案去雕琢,主要是体现其材质的冰清玉洁。如果匠人用很粗糙的手艺去进行雕刻,也会对冰种翡翠的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翡翠饰品拿在手上显得有些呆板,没有灵气,并且也不容易进行保养,是不提倡大家购买的。
因此,挑选冰种翡翠时要注意其雕工是否精细,最好的雕工是“粗中带细”,线条明朗,有质感,流畅,自然。
问题:价格低的冰种翡翠?
解答:冰种翡翠属于中高档翡翠,价格较低的冰种翡翠在品质上必然会有欠缺。要么是透明度较差,要么是裂纹较多,要么就是色散反射较弱,总之在色、透、匀、净、形(工)中,必然有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瑕疵。当然,不同人对于冰种翡翠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不是十分挑剔的人来说,一些“低性价比”的冰种翡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
因此,挑选冰种翡翠时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价格过低必然要对其他方面有怀疑,要慎重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