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底翡翠是什么颜色?
“晴”字,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青。日就是太阳,青就是绿色的意思。所以“晴”字表示的颜色是阳光普照的、充满阳光的,即我们常说的“晴天”的颜色——翠色。 但这只是文字上的解释(其实“晴”字本意为天空无云或云彩消散的现象),并不能真正表达出晴色的实际状态。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晴色,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日光与色彩的关系。
人眼睛能解读的色彩极限范围大约是在三原色(红绿蓝)和十六次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灰黑)之间,而自然界中出现的色彩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要使肉眼能正确地识别各种色彩,就需要两种工具的协助:一种是大脑本身具有的色觉系统,它分辩色彩的能力没有极限;另一种是光线,不同的光照射到同一物体上所产生的色彩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若要准确描述“晴色”,就必须引入光的作用。 光的作用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种情况。前者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回去,形成我们对物体的视觉;后者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被直接折射(不需要改变方向)形成我们对物体的视觉。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最终都能形成人眼对颜色的感知。
但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是有区别的。例如:红光主要激发红色的视者细胞,橙光主要激活黄色的视者细胞,绿光主要刺激绿色的视者细胞等等。所以,只要调节不同波长光的强弱,就可以任意创造各种颜色。 那么如果只调节其中一种光,而不改变其他光强的话,所得到的颜色会是单一色调的,这种颜色就称为纯色(或是饱和色)。例如:用红光加蓝光合成白色(因为二者的混合是等量的,所以每个视者细胞都同时受到两种光的影响,结果互相抵消,最后眼睛对这两种颜色的分辨能力最弱,视为等价,所以两者一起使用不会产生明显的颜色偏差);或者用红外光和微波合成黑色(因为两种光在视网膜上引发的电信号是相消的,所以它们在一起使用时,感觉到的暗度是最强的,也就是它们一起使用能获得最大的对比度,在暗处也能分辨物体)。
当然,若是加入其他的光源,还可以有更加丰富的颜色。不过这些色彩都需要通过大脑的色觉系统加以识别,否则它们都只是一些单纯的物理信号而已。 而若是把上述光源全部关闭,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人眼所能看到的最大色彩范围就是纯黑了,也即是没有任何色彩的物质,它们都是不可见的(因为人眼对黑褐色的区分能力有限,所以实际上肉眼不能直接分辨黑色的深浅程度,也就是说,对于浅黑和深黑的分辨力是很弱的,只能大致区分黑色的厚薄程度罢了)。
回到问题中来,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没有光照,自然不存在颜色; 2.光照越强,颜色越浓; 3.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存在差异,波长越短,其色彩饱和度越高。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睛底】=【阳光】-【阴影】 即:晴天下的风景=无云的蓝天-有云的阴影。所以,晴天景象中的底色,也就是所谓的“睛底”,实际上就是蓝天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阳光】是指大自然真实的阳光,而不是指人造光源。否则只要是白天,任何地方都有人造光源(例如路灯、霓虹灯等等),这样自然就不必要区分什么是天然的什么是非自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