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天然交织结构吗?
题主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天然”,另一个是“交织结构”。 先来说天然。天然这个词在珠宝玉石领域,是一个被用得颇为泛化的概念。它往往代表一种来源,这种来源可以是自然界原有的,也可以是人工处理的或加工的。但一般来说,天然的概念比人工要好,因为自然形成的和人工的处理或者加工是有区别的(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所以天然这个概念,在区分真假上并没有实际意义,我们一般只是用它来表示某种来源,一种客观的存在状态而已。
而说到交织结构,这是翡翠的结构特征之一,也是判断其是否纯正的重要标志。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溶质晶体不能完全填充空隙,从而形成了晶粒间层状(交代结构)或交织状的构造,这种交错状的构造使得翡翠具有了一定的韧性,从而不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上图即是一块翡翠的断面,可以看到细小的透明矿物颗粒排列成密集的纤维状、交织在一起。这些纤维就是所谓的交趾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交织结构”。
天然是指一种来源,而交织结构则是指某种物质形态的特征。它们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用来区分真假的。当看到“天然”或“人造”这样的标识时,可不要傻傻分不清哦!
从翡翠的形成条件来说,是由硬玉成份和次生色及其他矿物成份融合到一起,但各种成份的成份、比例、含量、结构不一样,因此翡翠就是天然交织结构!
从翡翠的结构来讲。由显微镜观察到,在硬玉矿物颗粒间有暗色(一般为褐、黄棕等色)丝状、柱状、针状、网状、团块状、脉状等其它矿物及次生色染着,硬玉在受到挤压、裂变、溶蚀后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间隙,其它次生矿物、次生色即充填于此。硬玉矿物颗粒间次生色的充填程度、其它矿物的含量、颜色的深浅和分布特征不同而影响翡翠的质量,次生色和其它矿物含量少、颜色浅、分布小的翡翠质量较好,若次生色和其它矿物含量多、颜色深、分布广的翡翠质量差。
天然翡翠内部是交织在一起的,有的肉眼看得见,大多用1:10的放大镜才能看见。假翡翠内部结构一般是点状、片状、柱状、带状或其它形状,它们是不连续的,有规律的,在颜色较深处用放大镜观察就能看到,在颜色较浅的地方需在较强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方能看到。由于染色翡翠是由玻璃、水晶、低温石英玻璃等制成,所以在偏光镜下有全亮或全暗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