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

夏侯国嘉夏侯国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怎样欣赏中国的山水画”是一个大题目,我尝试着答一下。 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两个特点——水墨和笔迹。 中国绘画中分“水墨画”“彩墨画”等,以区别西洋的油画等。这里的墨是指纯墨色(黑色),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墨水”、“钢笔淡彩”等。用单一颜色(一般指墨色)来表现明暗、光影所形成的效果。这是与中国古代的“书画同源”有密切的关系的。在古埃及、古希腊都是把文字书写和画面构图紧密结合在一起,甚至产生一种特殊的形式——“书景画”——如埃及的《尼罗河洪水》等,而我国至今保存的古画,大多是“书画同源”的体现。

比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王维的《江山雪霁图》等,这些古人作品中的笔墨,我们称作为“笔迹”。 什么是“笔迹”呢?简单说就是古人作画时手中拿的笔(工具),走路(运动)时留下的痕迹(轮廓线)。这个笔迹不是电脑制作出来的阴影效果,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作者根据画面需要及笔墨技巧而产生的画面效果。 因此要欣赏好一幅中国古代的山水,就要多体会其中的笔墨情趣。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呢?

1.1 用笔 在古代的用笔方式,一般是“中锋行笔”并讲究“笔法”,也就是线条的质量。一个“质”字包括了线条的轻重、缓急、长短、粗细等等。古代绘画讲究的线条是“笔笔送到”、“力透纸背”,而不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力度”。当然,优秀的“笔迹”一定是具有“力度”的,但这里的力度是指线条传送的力度,而非粗暴的、无意义的线条乱窜。

1.2 用墨 用墨包括墨的浓淡、干湿、清浊等方面。同样,古人的用墨是要“笔笔送到”的,是一气呵成。正如作画时笔尖在纸面上走到的位置,墨也会跟着到达那里。所以古人的用墨,一定是干净利落的。至于后面的深浅变化,那是基于前面的墨色基础上的自然变化。如果前面没把握到位,后面再想弥补,那就难了。所以看古人在用墨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3 章法 所谓章法,其实就是画面的布局。虽然古人在创作时并不是像现在的画家那样,先打草稿然后敷上颜料;而是信手画来,一气呵成的。但是不同的山川地貌,却是古人考虑在章法上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千山万壑”、“远山苍苍”等等,就是在强调画面的整体布局。山的位置怎么安排?是近、中、远三段距离还是重叠关系?是奇险还是平静?是拥挤还是疏朗?这些都是影响画面效果的要素。

龚璐龚璐优质答主

(一)重视画面的构图章法

山水画的构图布局称为章法或构图,就是把要表现的山水景物,巧妙地安排在纸面或画面上,取得最佳的构图效果,获得最佳的视觉欣赏效果。

“横披”也称横幅,是横长的构图,如《千崖竞秀》。这种构图的特点是:横向空间大、景物的横向开展性突出,具有舒展平远的气势和效果。画家在处理横向景物变化时,常常在前景的中段进行曲折和掩映处 理,以取得画面的变化和深远的意境。

“立幅”也称竖幅,是竖长的构图,如《神游银色世界》。这种构图特点:竖向空间大、景物的纵向开展性突出,具有险峻高远的气势和效果。画家在处理竖向景物的变化时,常常在中下段进行曲折和断落处理,以取得画面变化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邃意境。

“斗方”是正方的构图,如《雪晴》。这种构图介于横幅和立幅之间。方幅往往将山体集中处理,大局部露于画外,在构图上常运用对比的手法,取得整体变化,以取得更加突出的气势和效果。

(二)重视山水画的意境和气韵

意境和气韵是贯穿中国画画尤其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是指山水画所表现的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山水画的总体效果。境界包括有物境、情境和意境三个方面,是山水画所表现的客观现实的美、艺术形式的美和理想境界的美。“物境”即对客观物象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通过山水景物真实生动地描绘,为取得理想艺术境界创造条件。这是创作和欣赏不可忽 视的第一个境界。 “情境”即画家在物境的基础上,对作品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物境”和“情境”为取得“意境”创造条件,是为取得“意境”服务的。“意境”是通过“物境”和“情境”的描绘,为欣赏者创造一个审美空间,引起联想,并与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愉悦和美的享受。

(三)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欣赏中国山水画最好距离一米以上,在一定的距离才能整体的的把握图画的意境和构图。

(四)掌握笔意和墨韵

中国画用笔讲究方圆、疾涩、轻重、虚实、顿挫、转折的变化,“方笔”多用于画石棱角。讲究用笔线条须“屋漏痕”(即由高处滴落到低处,线条的均匀厚重。“锥画沙”笔没有起落,藏锋运行,笔路沉着稳健,如锥刻沙。这种深厚的线条,不显露笔锋,所以也叫“藏锋”,能起到敦厚古朴的艺术效果。中国画用墨讲究烘托渲染,并把墨 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色阶。画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五)掌握正确的透视角度

西洋画重“科学透视”,它用科学准确的焦点透视,从一个定点出发描绘景物,如照相一般,讲真和逼肖。中国山水画重“艺术透视”,运用多点、散点透视,不受固定视点的约束,无论是山外有山还是山后有屋,都可以在一幅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以展示宽广无尽的空间,以取得“咫尺有千里之遥”的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