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中国山水画?

益子今益子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欣赏山水画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一幅山水画由很多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是画面效果的关键。 中国山水画的元素主要有线条、笔墨、造型、构图、题款及印章等。

1. 线条 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主要是线条和笔墨,而山水画的线条有“线描”和“皴法”之分。 “线描”多用于写意山水或青绿山水,它要求用笔灵活,轻重缓急有度。所谓“用笔用墨方法”其实就是指的线条的运用手法。比如山石的“勾皴擦染”,树木的“点撇划扎”等等。

2. 笔墨 笔墨是指作画时运用的笔墨技巧,包括笔法与墨法。前者说的是具体如何用笔(线条),后者讲的具体是如何运墨。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笔墨的变化取决于工具材料的使用和作者个人的习惯。因此同样的山石结构,在不同的画家笔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3. 造型 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所以画面的造型是否正确至关重要。 绘画中的造型,主要指的是物体的外轮廓和内部结构的透视变化以及前后左右的顺序关系等。

4. 构图 构图即画面构成,主要是由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元素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所决定。好的构图应做到重心稳定、疏密有致、比例协调、趣味盎然。

5. 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合为一体,是古人在欣赏传统山水画时最看重的地方之一。所以现代人的山水画创作往往也要兼具这几方面的能力。

桂志坤桂志坤优质答主

一、看笔墨。所谓笔墨,笔在前,墨由笔施。笔无墨不润,墨无笔不灵。笔是骨,墨是肉,二者相辅相成。笔力是气的运行,墨色是气的蓄积。笔力透则墨色清。董其昌提出“以笔墨之当用不当用为衡”,对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笔墨技巧是作画之本,是画家功力的体现。笔墨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这幅画作的成败。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提出了“五笔七墨法”。五笔指的是“落笔、金刚杵、秃笔、破笔、求笔”;七墨指“浓墨、淡墨、泼墨、破墨、渍墨、焦墨和宿墨”。由此可见,用笔、用墨的种类繁多,技法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这需要我们在鉴赏时仔细辨别。只有笔精墨妙,挥洒自如,线条流畅,墨韵生动的画品才是佳品。反之,则不能入选。二、看章法。章法指的是构成国画的物象如何排列组合,也叫构图,在山水画中还叫做经营位置。古人总结了十五字诀:“主宾、呼应、开合、顾盼、对比、穿插、曲折、移位、留白、布黑、均齐……”。章法主要是处理画面中物象的主次、高低、远近、疏密、虚实、明暗、纵横、浓淡、离合、刚柔、奇正等各种关系的。总之,要“计白当黑”,苦心经营,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对比照应,气势贯通,恰到好处,一气呵成。不能杂乱无章,牵强附会,越出“五法”(经营位置、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模移写)之理。

三、看题跋。题跋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引首、正文、下款(作者姓名和作画时间)以及用印构成。引首在前,一般只有一二个字,如:“山高水长”、“曲水流觞”等。正文多系诗、词,与画面内容相匹配。下款指作者的姓名和作画时间,落款有书斋号的,一般也在此处写明。印章分朱文、白文两种,不能用一枚姓名章。在一幅画中,朱白相问,大小不一的印章可以是两方,三方甚至四方。也有的只盖在天头的引首章。中国山水画具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悬挂《诗画》)的诗画融合性。一首好的题跋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看色彩。山水画中的青绿和浅绛是用色彩来表现的。青绿山水又称金碧山水,分大青绿和小青绿两种,在中国山水画中,源远流长。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和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幅设色浓丽,色与墨相融相渗,统一于“随类赋彩”的传统绘画设色法中。浅绛山水由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首创,“浅以淡也,绛以褐也”(汪珂玉《珊瑚网》,以水墨为主,“坡陀用赭石,树用草绿”(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清初,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等“四王”和吴历、恽寿平为代表的“四僧”进一步发展了浅绛山水,在中国山水画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设色者,画之五彩也……法以积墨为章,意以泼色为尚。青苍而鲜华,沉着而痛快,乃得之。”(俞剑华《中国绘画史教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