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什么时候有的?
“中华玉”的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现代的。在古代,所谓的“华夷之防”,华夏族聚居的中原地区所生产的玉器,是不允许传到异族地区的(所谓“天子之玉”);而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所用的玉,则被称为“蛮夷之玉”——虽然它可能来自于中原地区,但经过长途运输,到了边区后又被重新打制,已带有了当地文化特色,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因而我们常说的“中华玉”的历史,其实主要是指中原地区玉器发展史——即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了玉材开采、玉石加工和玉器制造的行业,到商周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在以后的几千年中一直延续着。
至于在汉唐等强盛时期,中原制造的玉器甚至远播西域和东亚各地。 但在中原以外的地区,同样存在玉器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如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而且它们的形制和工艺特征,与中原地区的玉器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表明它们受到中原地区玉器的影响;另外,在新疆的和阗地区也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风格的玉器,说明这一时期中原玉器对西北边境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但这种影响,似乎没有达到“同化”的程度。因为从中原以外地区的考古发现的玉器看,除了模仿中原玉器外形的特点外,还有不少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玉器,显示了这些地区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本土文化对于外来文明的排斥性。 不过,这种“拒绝同化”只是相对于中原而言,实际上这些地方采用的玉材、加工手段和制作技艺等,都来源于中原地区。因而可以说,尽管这些地区和民族所用的玉,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玉器的影响,但它仍然是“东方玉”或“中华玉”的分支,只不过是带有地域和文化色彩的“亚文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