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币有哪些?

喻华方喻华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大洋银行”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国民政府设立并发行的纸币,行址设在上海、厦门。 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财政困难,又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海上力量,因而决定采用“以钞购船”的办法来筹款。于是向英国购买军舰三艘并委托招商局代筑海军码头及附属设备,总费用为450万英镑;同时又聘请英国人为顾问,协助办理一切有关交涉事宜。为此,于上海设立“中国大洋银行”作为办理存款,借款和兑换业务的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钞票,规定必须由该行凭票向中国造船公司或英商泰莱拉铁工厂付给铸工费和材料和造船的利息等款项。该行的资本共4亿元,其中国币2.5亿元,英币1.5亿元。

因当时上海已成为各地钱庄汇集之地,所以该行为便于交易,将票面数额定为100元(相当于英币1英镑),分为五档,分别发行五种颜色的钞票,其中两档各发1亿张,第一档1亿张,第四档3000万张,第五档8000万张。在发钞的同时,规定以国币30亿元(合英币4.5亿)收购民间金银首饰,同时限制人民持有外币,凡有外汇者均须到中国银行兑换成国币使用。

上述措施收到一定成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已收回全部英镑,换回6.8万余磅的白银。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形势变化,日军攻占了华北和长三角一带后,迫使中国的战略后方变成了一个“无汇兑市场”,并且随着战争的继续,国民政府更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这种钞票在抗战前后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大量发行的钞票只能在战后恢复经济时期兑现。这一批钞票就成了现在比较热门的收藏品种之一了

赵朗原赵朗原优质答主

中国近代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因此许多中国国内或国外货币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与本位币(银两或银元,视地区而定)并行流通,因为这些外来货币通过海上贸易流入中国,故中国近代将其统称为“大洋”。这些“大洋”货币有外国的银元,如西班牙本洋(八仙)、花边银币(花仙),墨西哥鹰洋,日本明治银元,俄国卢布等,也有外国的银两,如英属印度卢比,也有本国的银元,如清朝北洋、南洋、广东等地方银元和袁世凯银元,民国造币厂及各省所造银元。

中国近代的“大洋”以外国的银元为主。中国近代的银元在清末以前基本以外国银元为主,英美势力在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外来银元主要流入这些地区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如鹰洋行用于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湖北、安徽等省,本洋、花边洋等行用于长江中下游和广东地区。各省地方制造的银元,除在本省流通外,一般只能在邻近各省流通,流通范围较小。到民国期间,中国造币厂和各省银元大量涌入市场,特别是袁世凯银元被定为国币后,成为国内主要流通货币。外国银元的流通区域逐渐缩小,只在沿海口岸城市仍可流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