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革成立多少周年? 2019年是民革建立63周年,也是民主党派“两会”设立50周年。50年来,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作为执政党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愈加明显、不可替代。
20世纪40年代末期,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的号召,毅然走向革命道路。 1948年4月,朱德总司令在山西太和堂召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各民主党派的会议,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开端。
1949年1月,中共召开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团结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联合政府的任务。2月3日,毛泽东致电李济深等,提出尽快组建民主联盟的建议。2月7日,李济深等人复电同意。 2月13日,北平军管会发布命令,接管“国民党组织”的一切财产及其所属单位。同日又宣布,由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总会”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军事委员会”。2月15日,北平市政府颁布《暂行组织条例》,规定北平市民主选举产生“各党派民主联盟中央委员会”(简称“民盟中央”)。同时,天津、上海等地也相继成立市级和各区的“民盟”组织。至此,各民主党派开始实现重组,为新中国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赞同 466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6/6 21:11:1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1947年11月由李济深、何香凝等老一辈民主革命知识分子发起创建的。在近十年的筹建过程中,从1938年的“中华民盟”到1941年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4年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再到1947年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直到1948年5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从提出筹建到正式成立,共花了近三年的时间。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China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Kuomintang),简称民革,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为在中国实现和平、民主、独立而奋斗,是其创建时确定的政治方向。民革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原为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组织,其主要人士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对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制和发动内战不满,主张和平民主。
该组织初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对外称民主自治同盟。1948年1 月1日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确定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反革命独裁政府,实现独立、民主、和平、富强的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由宋庆龄、李济深、孙科、何香凝、冯玉祥、张治中、马叙伦、王昆仑、沈钧儒、章伯钧、柳亚子等13人分赴香港,举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立大会,并通过宣言、纲领、组织条例,在此后的1949年、1964年、1979年、1988年及2007年该党分别通过了五届三次中常会决议、政治纲领、宣言、纲领和现在的政治纲领,是目前中国政党制度下的参政党,主要领导人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周铁农,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嫡孙孙穗芳、前中央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宋庆龄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以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为主,截至2016年共有3千余名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加入民革组织,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入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与民革保持密切联系。现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为万鄂湘。
赞同 111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3 16: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