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有没有中国的?
古代没有所谓的“世界”的概念,所以谈不上有或不是没有。 不过,我们倒是经常看到所谓“世界名画”这个概念。它特指那些闻名于世的西洋古典绘画,以素描、雕塑等造型艺术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显然比中国更加先进,因此在历史中占据了更主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也只能看得到更多的它们的作品。 但即使是这样的“世界名画”,其实也是有着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的——从文艺复兴直到后现代主义以前,这些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出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受到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欢迎,进而得以流传至今。换句话说,那些作品能“名扬天下”,其实也是有赖于当时的传播媒介和机制的。 像达芬奇、拉斐尔这样同时兼具创造力和销售市场的天才,当然不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偶然幸运地碰上了好时候;但大多数的艺术家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对时代的判断来争取机会的,他们当中不少人其实都在奋斗多年之后才能享尽荣华——例如那个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作者,梵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靠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是否真的完全不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呢?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毕竟谁也不会为了画画而拼命,画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受金钱的诱惑(尽管可能不如资本家那么迫切)。因此我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画家,只要是靠卖画为生并且名声显赫的,都可以称为“商品画家”——这是由艺术的商业属性所决定的。任何一位有名的画家,其实都可以归为此类。 这意味着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名画”的作品其实都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有着自由选择权。我喜欢伦勃朗,因为他说出了我想说的故事,于是我买了他的一幅画。但我也可以喜欢莫奈,因为他画出我未曾见过的绚烂,又或是因为梵高等人,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我不自觉的追求……总之,我有无数的理由去理解并喜欢上这些作品,同样也有理由拒绝它们。而画家也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得到了他应得的报酬。
有的,中国具有5000年的历史,古代的书法家和画家很多,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也不少。例如晋朝王羲之的书法,唐朝吴道子的人物,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朝李公麟、唐朝韩干的马,现代有徐悲鸿、齐白石。近代有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也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中国画法中融入西画技法。他的素描、速写得心应手,严谨又洒脱,具有简练、生动、神形兼备、富有表现力的独特风格。其代表作品:油画《田横五百士》、中国画《愚公移山》《八骏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酣墨饱,五色生辉,意境淳厚朴实。他的绘画,布局奇、造型奇、设色奇、意境也奇,笔墨上刚柔并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篆刻朴茂、拙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中国现代印学史上有重要的位置。他的书法“有余味之涩感”和“纵横交错之韵律感”,与他的篆刻和绘画用笔用线相通。其代表作品:《他日相呼》、《牡丹蜜蜂》、《蛙声十里出山泉》 、《世世太平》等。
张大千工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走兽,尤以山水著名,与溥心畲以“南张北溥”之说享誉画坛。他的国画圆融无涯,西画工写交融,山水精绝,花鸟秀美,工笔、写意、人物、纳山水而兼备,且风格各异,不囿一法,变化万千。其代表作品:《高士携鹤山行图》、《桃源图》、《嘉藕图》、《黄山云海图》等。
潘天寿作画重视构图,作品构图讲究,章法新颖,敢于创新,同时也能把中国画传统笔墨技巧与造型规律,密切结合起来,既尊重完美的形式,又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套。他长于写意花鸟,精于指墨,兼工山水,偶亦作人物。他的指头画用笔十分老辣、凝重,用墨则气韵生动,用色鲜明、和谐。且题材、章法、笔墨和设色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面貌。其代表作品:《小龙湫下一角》、《雨夜》、《一指复一指》、《红石仙踪》、《睡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