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有没有中国的?
古代没有所谓的“世界”的概念,所以谈不上有或不是没有。 不过,我们倒是经常看到所谓“世界名画”这个概念。它特指那些闻名于世的西洋古典绘画,以素描、雕塑等造型艺术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显然比中国更加先进,因此在历史中占据了更主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也只能看得到更多的它们的作品。 但即使是这样的“世界名画”,其实也是有着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的——从文艺复兴直到后现代主义以前,这些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出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受到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欢迎,进而得以流传至今。换句话说,那些作品能“名扬天下”,其实也是有赖于当时的传播媒介和机制的。 像达芬奇、拉斐尔这样同时兼具创造力和销售市场的天才,当然不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偶然幸运地碰上了好时候;但大多数的艺术家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对时代的判断来争取机会的,他们当中不少人其实都在奋斗多年之后才能享尽荣华——例如那个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作者,梵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靠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是否真的完全不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呢?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毕竟谁也不会为了画画而拼命,画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受金钱的诱惑(尽管可能不如资本家那么迫切)。因此我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画家,只要是靠卖画为生并且名声显赫的,都可以称为“商品画家”——这是由艺术的商业属性所决定的。任何一位有名的画家,其实都可以归为此类。 这意味着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名画”的作品其实都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有着自由选择权。我喜欢伦勃朗,因为他说出了我想说的故事,于是我买了他的一幅画。但我也可以喜欢莫奈,因为他画出我未曾见过的绚烂,又或是因为梵高等人,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我不自觉的追求……总之,我有无数的理由去理解并喜欢上这些作品,同样也有理由拒绝它们。而画家也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得到了他应得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