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中国宜兴款吗?

冯少乐冯少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图 然后认真答题。 有宜兴款,但是不多。 “宜”是“宜兴”的简称。 清晚期的时候,很多官窑瓷器上都印有“宜”字。因为当时皇帝经常让太监到民间搜集各地的名瓷,作为宫廷用器或者送给外国君主。比如“宣德炉”就是太监们用铜铸造的器物,上面要刻上“宣德”年号以示正宗。

类似的情况,在雍正乾隆年间也有很多,比如下面这张图 这种刻字的方式其实是很不牢固的,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刻刀来刮去胎体上的黏土,使得字体能够凹下去并稳固在地表。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不够精确,导致很多地方字迹并不完全清晰。

而“中国宜兴”这样的字样又往往与产地相关,所以从产地上来说,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特殊背景的——因为乾隆末年,景德镇官窑已经无法维持,朝廷不得不寻求其他产地的帮助。这其中就包括了宜兴。

《阳羡砂壶图录》记载了乾隆帝对于宜兴陶瓷的偏爱,认为其质地优良、制作精巧;另外还记录了一件轶事:有一天乾隆帝忽然想要一只宫里没有的砂壶,于是下旨让人寻找,结果派往江西的钦差“无功而返”,令皇上颇为不快,只好命人折中处理,让工匠模仿着做出来。

至少乾隆后期,宫廷用沙壶开始流行起来。 当然,这种风潮最终并没有延绵多久。嘉庆道光以后,由于国力衰退,这种“皇家特色”也逐渐消失不见。

孙放一孙放一优质答主

宜均窑在清初康、雍、乾时期得到迅速发展。除继续烧制宫中古董外。还大量烧制具有陈设美术效果的各类造型。并形成一种专门瓷种。雍正时。仿宜均釉的豇豆红、玫瑰紫、玛瑙红、回蓝、粉青、炉钧等器物。其造型多为瓶、罐、尊等陈设器皿。釉色美丽绝伦。纹片纵横。有窑变、天蓝、雨点等品种。官、衙、民窑均有烧造。

宜均窑器物。多为仿钧窑之釉色和造型。因施釉时使用吹管进行。故釉呈流淌状。有的器物有堆贴蟠螭纹饰等。底部多刻篆书“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

宜均窑器的鉴定。除釉色、造型和款识外。要特别注意器物底部的露胎处。其釉下多露红褐色釉。这是宜均和其他仿钧窑的主要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