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影青瓷怎么辨别?

米康德米康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做过几期关于宋元的瓷器课程,每次都有同学问如何鉴定真假问题,其实这是对所有古代艺术品鉴定最困难的阶段。 艺术史上很多大收藏家一开始都是靠眼学,像我国最大的古器物博物馆——故宫,也是主要靠眼学识别真伪。现在科技发达了,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来辅助鉴定,但所有仪器设备最终结论还是要靠眼学来判断,即使同一个实验室的人,不同的时间测出的数据也有可能差异很大。就是因为影响文物鉴定因素太多了,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所以,我现在教同学们鉴定时总先说,我这个方法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供参考!因为我也没法保证我的鉴定结果绝对正确。 说到宋代影青瓷器的鉴定,其实没有多少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因为宋代文字记载多侧重于官窑、定窑、哥窑等名窑,而影青窑址和墓葬出土的影青器又少。加上影青瓷颜色与陶瓷界公认的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元明景德镇窑系的颜色不一样。

在鉴定上也就少有标准器可以参照对比。现在市面上常见的一些鉴定书籍,对宋瓷鉴定多是根据明清瓷器的特征反推而来的。因为宋代以后,民间瓷器开始少有使用青花、五彩等技法,多数仍沿用宋元时的工艺;加之元代时北方民窑已开始盛行烧造青色瓷器,至明清时代更甚,所以,从颜色上推理是符合烧制规律的。 但宋瓷的纹理、形制也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我在教学生鉴定时通常会让他们多看多思,比如多看故宫博物院或各大博物馆里的真品实物,多思考这些文物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各时期的变化规律等等。

戴华晔戴华晔优质答主

宋代景德镇影青瓷器(即映青瓷、罩青瓷、淡青釉瓷)是受吴越钱氏统治时期越窑中上林湖一带的秘色青瓷影响并在晚唐、五代的景德镇青瓷和白瓷生产技术基础上发展创新成功的一种青白瓷,为北宋早期景德镇所独创、南宋达到鼎盛,其影响北到耀州窑、南至闽、粤,形成庞大的青白瓷系。

那么宋代景德镇影青瓷器怎么辨别呢?笔者根据多年收藏瓷器并接触全国众多古玩市场的瓷器实际情况和经验,以为有以下方法。

一、辨别宋影青瓷土胎的方法:

宋代景德镇生产的影青瓷主要土胎有三种:1、湖田、南市街、黄泥头、黄墅、杨梅亭等地以富铁粘土与高岭土二元配方的水纹土胎和米粉土胎。这种胎土用手指弹有金属声,土胎洁白坚致,是宋影青瓷中最好的胎土。

2、丽阳、界田等以一元配方土胎,土质粘度较差,胎色白中泛灰,用手指弹之声实闷,施釉后颜色发黄。

3、湘湖、均田等低丘平地生产的影青瓷,土质差,粘度也差,呈灰白和土黄色,其用手指弹之无声或虚声。

宋影青瓷土胎的制作成型方法有主要有有拉坯法、印坯法、旋坯法、捏塑法、模制法等等。由于成型方法不同,其土坯表面的工艺特征也不一样,有的粗糙,有的较细。

宋代景德镇影青瓷的釉色主要有白中泛青(卵青)或青中泛白(淡青)釉色为主,釉色晶莹、剔透、润亮、玉质感和冰裂纹较强。其施釉采用蘸、荡、浇、刷几种方法,施釉普遍不是很厚。

宋影青瓷常见的纹饰有莲瓣纹、双线划如意纹、篦纹、弦纹、菊花纹、牡丹纹、开光纹、婴戏纹、缠枝莲纹、鸳鸯戏水纹、蕉叶纹、云气纹、飞凤纹、朵云纹、海水纹、鱼纹等等,其采用的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等等,特别是刻花、线条刚劲有力,刀锋斜露,纹饰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宋影青瓷常见的器型有盘、碗、碟、盏、盏托、罐、炉、瓶、壶、盒、渣斗、香薰、唾盂、枕、砚、净瓶、小雕塑(罗汉、观音、鸟、狮、小塔、小瓶、小罐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