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家银圆厂?
清代的造币机构分中央造币厂与地方造币厂,其中中央工厂有江宁(南京)、湖北、广东、天津4个。 清末民初,各省纷纷设立铸钱总局或局署,自开炉铸造银元。由于各省地情不同,所铸造的银元风格迥异。以民国元年(1912)为例,有史可查的银元铸局多达36处。除各省自设铸局外,尚有北洋政府设立的造币总厂和分厂及日本侵略时占领的华北锡矿公司等。
至此,我国的铸币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清时的中央集权制变为地方分权制;由以前的统一版式、统一定价改为各地自行设计、自行定价;以前的钱币数量由中央控制改为当地支配,造成币材浪费极大、钱币版式繁杂的局面。据专家统计,光民国元年的省级银元局就有36处之多,加上北洋政府和日本侵占时期的造币厂,总共有不下50处的造币机构。这些银行、厂矿甚至一些学校都设过自己的印钞厂,而每个印钞厂又往往有多个分厂,所以到底生产了多少银元,实在是个无人能够算清楚的数字。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57年发布了《关于公布现行人民币票面图案和有关问题的指示》,对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作了说明和要求。其中,关于贰拾圆券的说明这样写道:“此图是根据东北解放区刻制的伪国字第128号伍佰圆券的背面图案制作的”。其实,这面图案是原东北解放区所没有的,而是来源于关内解放区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49年发行的边币。这种边币最初发行时只有4种面额——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均高浮雕印刷,非常精美,其中又以贰拾圆券的图案最为精致。 这张纸币上的花纹,看起来像一个古代仕女在翩翩起舞,实则反映了劳动人民生产的场景——两个工人在机器面前劳作,一个在焊接,一个在压片,正应了这张纸币上的那句词——“努力工,早日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