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如何发行货币?

仰珩鱼仰珩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朝的“铸钱”与“大钱”,是现在意义上的“印刷纸币”和“贬值”的起源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推行秦国原有的币制——圆形方孔钱。这种铜钱外圆内方,中间有一道横梁把圆圈分成内外两半,每个面都有一个圆形符号(即四铢钱),一面刻着文字。这就是最早的“铸币权”,也就是国家有权直接铸造人民币的象征。 但是秦朝的“铜板”太大了,一板价值一枚汉代的制钱(五铢)!这么贵的“纸钞”显然是不能流通的。于是汉朝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大钱”——将一枚圆形方孔钱的重量分成四份,每一份称为一“枚”,分别命名为小钱、大钱、厚钱和薄钱。这种新制度的“钱”大小适中,材质精良,且有一定的发行数量,成为当时最合适的“信用凭证”而流行起来。后来人们干脆用“钱”作为货币单位的简称了。

魏晋南北朝开始,“钱”成了专用名词。唐朝后期出现了“纸钞”,宋太祖建国后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纸币生产厂”——“印钞厂”,专门印制纸币——“交子”,这相当于现在的印钞公司。 到了元朝,朝廷在纸币上加印造日期,规定其有效期为一年,逾期作废,这等于在纸币上打上了戳记,象征了现代意义的银行印钞权。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民间非法铸造货币的情况猖獗,明政府又重新收回了“铸币权”,只准官方铸钱,严禁私铸。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铸币权,并建立了先进的货币制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完善的货币制度。但是到了咸丰年间,因为清政府财政吃紧,为了补充国库的空虚,不但大量印发钞票,而且允许私人经营银矿冶炼业。这也导致了近代民间金融的兴起…… 至于清末民初那一段,大家知道太多了,不多说了。

区凡琳区凡琳优质答主

古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发行制度的建立是相同的,那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在其中充当交易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的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对财政收支规模和运行状况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和建立货币发行制度才得以最终完成。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夏商周到明清将近5000年漫长岁月。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王权的逐步形成和巩固,货币制度一步步的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开展了货币的铸造,但是,由于没有一个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所以各国的货币形制、大小、单位值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不互相通用,这个时期,可以视作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正处于一个分散发展的阶段。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开始。其间的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和唐代开元通宝都可以视作古代货币发行制度的重大里程碑。

自秦始皇开始至清宣统三年止(公元1911年)2140多年间,是中国以铜币为主要货币的阶段。秦统一全国后,规定铜钱是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铜币成为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在漫长的2100多年里,中国铜币的币制基本未变,只是铸造和流通上的有些变化。“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货币。它形圆(外圆内有边廓)如轮,中有方孔,这种形制,成为历代铸币的范式,通行了2000多年。

古代中国货币的发行经历了由君主个人随意行为到以经济客观需要为原则的变化过程。汉代五铢钱的铸造发行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个人随意造币制度的终结和行用制的开始。随着币值与实际购买力的吻合,“货币数量决定于流通需要”的货币行用理念在五铢钱制度下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行用制也因此成为古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重要特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