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八雅你会几个?

宿欣畅宿欣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1)琴 古琴,又名"琴棋书画"中的"琴",属于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也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就曾经向弹琴的师襄子学琴。现在的古琴是琴棋书画四艺之“琴”,与古代的古琴有区别,现代的“古琴”是古代古琴的延伸。现在作为艺术品存在,是文人墨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琴有“士君子不器”之意,是文人的伴侣。唐宋时,琴的地位达到顶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墨客,无不对琴推崇备至。唐伯虎就有《琴》诗云:“古琴一曲善舞腰,数声入耳青丝摇。”宋人赵佶更是妙笔生花,留下了传世名画《瑞鹤图》和《听琴图》。 到了明朝,琴在文人生活中依旧占有重要位置,如明世宗朱厚熜就喜欢古琴,还亲自传授琴给太子。而文人们自然少不了对琴的追捧,其中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就以琴为寄托,写过不少琴曲及琴操。至于清代,虽没有了唐宋时的盛世,但琴在文人中的地位仍是有增无减。 时至今日,尽管人们已经不再像古时那样把琴看得那么神圣,但它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一些文人还会通过古琴来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2)棋 中国象棋,又称“琴棋书画”中的“棋”,中国国粹之一,它不仅是怡情养性的道具,还是一种具有战略战术的双面竞技游戏。据说,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有棋盘和棋子,只不过那时没有棋盘上的九道线,每个方格里也没有交叉的直线。不过,当时的棋子已经有颜色区分了。 直到宋朝,才有了现在这样九道线和交叉线的棋盘。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有个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讨厌别人在行棋的时候议论纷纷,便下令改变棋盘的形状,以使人在观看时只能直着身子,不能侧着头看。于是,人们按照他的意思制造了现在这个棋盘。 象棋起源于春秋战国,到汉朝时已流行于宫廷。后来,经过历代改良,一直发展到今天。虽然外部条件在不断变化,但中国人对于下棋的热爱却是亘古不变。哪怕是在战争年代,战士们行军时也常常利用战斗的间隙下棋。 3)书 这本书当然就是书法了,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是中国汉字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历史也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文字尚处篆书阶段,就已经有了简易的书写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写字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然而不管如何演变,我国自古重视书法的传统始终没有变。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百姓百姓家都会请人书写字画。 4)画 绘画,又称“琴棋书画”中的“画”,在我国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由于最早使用的是石头或泥土作画,所以可能很难完整地保留下来。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出土的西汉帛画《人物车马图》。 随着社会的进步,绘画的工具材料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毛笔、麻纸,发展到了如今的画板、颜料、铅笔乃至数码相机。而表现的对象也从宫室、人物,拓展到了山水、花鸟等多个领域。 同时,绘画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除了文人自娱自乐之外,还有许多是用于宗教祭祀、礼仪、政治等目的。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画,比如结婚时有喜事画、丧葬时有挽联、扇面上画画等等。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绘画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如今我们即使不用金石拓片、砖瓦铭文记录文字,也可以通过照相、印刷、电子传输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得以保存和传播。而绘画本身的艺术则需要我们一代代的画者去努力,去延续和发扬。

毛如玥毛如玥优质答主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琴,又称七弦琴,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乐器。据《史记》记载,我国在三皇五帝时代已能制造和弹奏古琴。相传伏羲见凤凰栖息梧桐,于是用桐木做琴,杉木做琴声,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

古琴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背面是平直的,象征着地,又寓有“天圆地方”之意。古琴历来是在文人雅士当中流传的,所以它是高雅艺术。古琴音色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古琴的泛音响亮如银铃,散音纯净如铜钟,按音含蓄如人声,古琴的走手音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古琴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和风格的不同,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多种多样,出现了许多流派。明末清初形成重要流派的有:虞山派、广陵派、蜀派、诸城派、九嶷派等,从而在古琴界形成了“诸派纷呈”的景象。而虞山琴派则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

在四大艺术中,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一份稀有宝藏,它的历史非常久远,而且有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含。汉唐以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围棋先后传播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及欧美一些国家。

棋作为四艺之一,主要指下围棋。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纵横十九道,白黑相间而下之,围棋子有181颗。黑白各180颗,以白住为子。”由于它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娱乐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成为“琴棋书画”的内容之一。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里的瑰宝,是“琴棋书画”中的重要一项。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各种字体有各种字体的特征和不同的美学价值。真书庄重肃穆,行书沉着飞翥,草书则更崇尚变幻、流动之美。我国自古就有“书以晋为最工,书谱以孙过庭为最精”的说法。晋代书法,一变汉魏时代质实的书风,趋于妍美流便的风气,时人称晋字为“今体”,而称晋以前的字体为“古质”。晋代书法,以王羲之为最著名,羲之尝于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携同四十二友人“修禊”于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联句。王羲之为众人所作之诗序,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绝妙书法,“书成天下重”。唐太宗喜王字,命榻《兰亭》,传拓数本赐近臣,真迹收进宫中,太宗卒,殉葬昭陵。现存《兰亭》摹本以“神龙本”为最。羲之之子献之的字,雄媚豪逸,有“破体”之称,父子时称“二王”。“二王”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人把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几类。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有“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等。中国画艺术注重以形写神,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中国画艺术讲究笔墨,有“勾、勒、点、染、擦、吹、漏”等多种技法,用笔上讲究“皴、擦、点、染”。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珍品,“琴棋书画”之“画”就指的是中国的绘画艺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