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硬币长什么样?

魏雅诺魏雅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的人对于“钱”已经没有概念了,因为大家都用的银行卡和移动支付转账,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现金了,更不要说对钱的历史发展有什么了解了。 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我国古代的钱币的发展过程吧!从贝币、刀币、布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使用的圆形方孔钱,再到金元宝、银锭子然后到现在的人民币。 古时候的人们最早使用的就是贝壳作为货币,因为在海里产量丰富而且不容易损坏便于计算数量,所以贝壳就成了天然的货币。但是每个朝代的贝壳的形状不一样,因为贝壳是天然形成的,所以每一个都有差别,就像是现在的人民币一样,除了100元、50元这种统一的货币之外,还有1元、5角这样有特征的辅币。

后来人们发现了铜和黄金具有储藏性质并且可以交易,于是就开始用青铜和黄金制造称为货币。但是这两种金属有一个问题就是价值容易浮动很大。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布币来充当货币,这时的布币一般由青铜铸造,形状像铲子。由于是铲子的形状所以使用时很方便,而且当时铁的冶炼技术已经普及所以一些私铸币用铁铸造也很常见,因此有的布币上会印铸上一个“盗”字,用来警告那些不法之徒不要偷铸钱。

到了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为了防止出现战乱导致的货币混乱,秦始皇统一了货币,规定圆形方孔钱的形制,铜钱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以此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到了汉朝时又出现了新币——五铢钱,五铢钱形似小半圆,中间有一凸起的圆点。以后历代虽有改进但形制基本一致。这种圆形方孔钱一直使用到了明朝。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商业重心的转移,元朝开始建立纸币体系,取消了金属货币,开始发行纸钞。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交钞”。这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纸币制度。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元末红巾军起义中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称帝,国号大韩,建都汴梁(今开封),以韩林儿母亲姓刘,所以又称刘福通,大韩国的钱币上便刻有“大韩”“大治”等字样。

明初洪武年间,因前朝残余势力仍在坚持抗明,为了稳定局势,朱元璋建立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和官窑体系,也就是官方允许买卖白银,同时烧造印有“大明万岁通宝”的银币。这也是中国最后一个银本位制度。

最后说一下清钱,清朝继承了明的纸币制度,在部分地域和时期曾经恢复过银本位制度,但是整体来说是纸币统治时代,所谓的清钱实际上是民间的私铸币或者外国银元。 说了这么多,终于搞明白我们中国人到底用什么钱了吗?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用汉字答一句话:“我大清行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铸币制度,钱文惟用满文,汉文不复寓于币上矣”。简言之,就是清朝基本废除了汉文钱币。

苑惠婉苑惠婉优质答主

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有了"贝币",商代中后期,"贝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到了周朝,开始出现仿贝的铜铸币,分别是金属刀币、布币、环钱和蚁鼻钱。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鼎立,货币各有不同,齐、燕、赵三国用刀币,韩、魏、周、东周、西周及朝鲜用布币,楚国用蚁鼻钱,秦和山西部分地区用环钱。其中,蚁鼻钱和环钱系继承先代货币而来,而刀、布则是新创造的,形状源于人们平常所用的实物。

秦朝建立后,实行经济改革,废除各诸侯国的六国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环钱。此后我国统一的圆形方孔钱币延续至今2000多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的货币,并且远播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南北朝时期,钱币流通混乱,北魏在仿效汉五铢制币基础上,相继铸造"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北周先后铸造"布泉"、"五铢""五行大布""太货六 驹";南朝宋有"四铢"、"孝建五铢",齐有"永光五铢","隆昌五铢",梁有"普通五铢"。由于封建割据,各地币制并不统一。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币 制也重新统一,仿汉制五铢,铸造"开皇五铢",后改为"五铢钱"。

自秦汉到隋唐的八百余年间,基本上是五铢钱通行的年代。到隋末五铢钱严重小平钱逐渐被大钱淘汰。唐代前期用钱制度已经严密,开元通宝是唐代货币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流通一千三四百年的以重量为名的五铢钱,改为以通宝为名的完全铸行钱制度,一反自秦汉以来流行的以铢、两、钱、累为单位的习惯,使中国的货币走上了纯计数的符号货币制度,这是我国货币历史上的大进步。到天宝年间又恢复以重为名的好坏钱币杂乱流通,直至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是一个商业特别发达并大量需求货币的朝代,铸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空前的,在宋朝早期使用"宋元通宝","宋通元宝"。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交子"。"交子"以后的纸币,称"钱引",有四川的茶引,福建的盐引。宋代同时出现了大量地方性质的铸币和铁钱,这在中国币制史上是罕见的。北宋末年,因大量使用铜铸钱,用钱数量骤增,出现铜料短缺,迫不得已铸造薄劣的小平钱,以及当十大钱和当百大钱,这是宋的铜钱开始大量恶化的开端。

辽和金政权都仿照宋钱样式铸币,流通的货币大多为宋钱。辽铸造的铜钱有"乾封泉宝"、"大康通宝"、"大安宝钱"、"天显通宝"等10余种。金铸的币钱有"太祖淳货"、"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承安宝货"等10余品种和铜、铁质的各种五铢钱。金在占领区使用宋钱,后来占领了宋的内地后,把宋的钱运回本国,造成本国钱币奇缺,后来就用宋钱为母本,翻铸了许多"五铢""通宝""元宝"等伪钱,数量很多,对当时宋朝经济和货币都造成很大的破坏。

元朝统一中国后,继续使用"中统元宝交钞",铜钱的铸造数量很少,只有"中统宝货"、"至元通宝"两种,而且只铸不流通,仍以银为主币,钞为辅币,银钞不立定比值,造成市场混乱,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到后期货币贬值几近万倍,使全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这是我国古代纸币流通史上最为黑暗、混乱的时期。到元后期,开始禁止纸币流通,金属钱又开始在社会上流通。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政府下令严禁白银流通,改用宝钞(称"大明通行宝钞",不置年限),铜钱的铸造和流通也很有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