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玉石矿是谁的?

南畹俊南畹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和氏璧,这个大名鼎鼎的和氏璧,据说就是由云南的墨江县产出的。 关于和氏璧,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下采得一块玉璞(未雕琢的玉器),献给了厉王,厉王命人琢成宝玉,叫做“和氏璧”。 《史记》记载了这个故事: “昔者,卞和在荆山采玉,秉烛夜行以自照,指血溅赤。今帝王不遇,卞生之哀甚悲,乃作颂曰……献宝兮玉皇,宝受兮晶煌。忽神灵兮无量,委玉匣兮未央。” 但是,这个故事到了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疑点。

南朝·梁·沈约修撰的《宋书》卷五十九《符瑞志下》中记述了另一个版本的和氏壁的故事: “和氏璧,出于荆山之阳,采之石旁。其色若白玉而微紫,光润莹彻,非独美矣。先画五色鸟于外,名曰‘嘉禾’;又画一凤,于鼎足之中,其大如鹰,五色秀雅。世主以为宝器,莫知其由来。” 这个版本的故事说,和氏璧是在荆山的山阳边发现的,而且发现的时候表面已经被磨平,里面则用朱砂绘制了五彩的凤凰和麒麟(嘉禾),而制作它的材料并不是一般的玉石,而是带有紫色晕彩的白玉。

后来这个版本的故事传到北方,又被北魏学者崔鸿写入史书《北史·文苑列传》中: “(魏收)著《魏书》一百三十卷,又撰《齐纪》十八卷、《周纪》二十二卷、《萧梁纪》二十卷、《侯景纪》三卷。其书词义温雅,为历代之冠。尝著《五行志》,言五德运数,历代兴衰,多有明证。又依《周易》乾坤之理,分阴阳二部,序帝王之道;又以《尚书》、《春秋》属阳,《论语》、《孝经》属阴,各为一集,标其目次,号曰《论语注》。凡百卷,文质可观。”

崔鸿在书中明确说了这和氏璧是“玉”而不是“石”: “魏文帝黄初元年正月丙辰,诏曰:‘先王制礼,别尊卑,昭嫡庶,贵贱有别,上下分明,国而有家,民而有主,然后治道有叙,百姓得所。今汉天子以帝后之重,当万乘之尊。’于是群臣复奏事,帝谓汉帝曰:卿等见吾脚跟(跟通“根”)不?” “帝后”是指皇后,“万乘”指皇帝,“脚跟”指的是足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汉朝皇帝的地位比天还要高。既然人中之王的汉朝皇帝都比不上上古的神祇,那么一块普通的玉石又怎么能够比得上天地日月呢! 显然,这块传说中的和氏璧,不是一般的玉石,而是经过雕琢的玉器,而且是皇室专用的玉器。

堵雯琪堵雯琪优质答主

俄碧玉矿位于俄罗斯东部,是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唯一特大型碧玉矿床。其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具层控性和一定的规则性分布特点,呈层状、似层状、菱形,赋存于浅变质石英岩、角闪石岩、千枚岩及大理岩中。矿体矿化均匀,具碧玉化透辉石岩及条带状碧玉特征,碧玉主要矿物为透辉石,其次是绿帘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阳起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透闪石化、蚀变角闪石化、透辉石化等。玉石的颜色多为菠菜绿、灰绿、暗绿等,呈半透明至微透明、油脂光泽、蜡状光泽。

俄料碧玉由于质地不如和田山料碧玉细密均匀,内部绺裂比较常见,颜色方面也偏灰偏暗,色调不够明快,但总体上俄料的玉质还是很好的,其产量也很大,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上的俄料碧玉主要有山料和戈壁料两种,山料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皮壳,块度以几百克的为主,也有大块的,呈方柱状,棱角锐利;戈壁料表面有黄色的皮壳,块度小。

2011年产量是370吨。俄罗斯碧玉90%是由图瓦出口到北京,其余小量出口克拉斯克亚尔斯克。俄罗斯碧玉目前开采已到1200米坑深,随着矿脉的增大,俄碧玉的产量会越来越大。

和田玉碧玉的产状、结构、特征都与和田羊脂玉相同,只是色差所致。世界上虽然有几大玉产地如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等也产碧玉,但因这些玉料的原生矿与次生矿共生在一起,不能分采,所以产出的都是山流水料或子料,因此不能与和田玉碧玉相提并论。正宗的和田碧玉出在新疆和田地区南部的昆仑山北坡上,在和田市西南320公里处的喀拉喀什河中游玉龙喀什河沿岸就有碧玉产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