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笑口常开的作者是谁?

厍钰铄厍钰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齐白石先生的《福寿吉庆》(又称《福气吉祥》),作于1950年,是他晚年的一幅代表作。此画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画面上,白石先生笑容可掬地坐在凳子上,身边摆放着他钟爱的雕花桌,桌上摆着砚台、毛笔和一幅未写完的横批——“天闲帝犬”(“天闲”取意于李白诗句“天闲斗牛星”中的“天闲”一词,意为“天底下最悠闲的动物”,“帝犬”即黄帝的看门狗——麒麟)。

白石先生穿着对襟衫,手拿折扇,眉开眼笑的模样,真像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他的面部表情刻画得细致入微,甚至连眼角的鱼尾纹都清清楚楚。 画面的视觉中心是齐白石先生刚写完的一个“喜”字。他右手拿着一个毛笔,沾满了浓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微微翘起,仿佛正要提笔写下另一个字体较大的“福”字。然而,老人刚刚提笔,却停了下来,似乎正在思考什么。

整幅作品,设色淡雅,造型简练生动,用笔自然流畅,充分表达了齐白石先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位大艺术家高超的画技,也应该能看到他愉悦而充满正能量的心情。其实,这种心情也正体现在他对细节的把握上:那舒展的双目、那浅浅的眉毛、那微微上扬的嘴角……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

毋天之毋天之优质答主

笑口常开的作者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也是这一支亲王家族里的最后一位知名人物,他的祖籍在江西南昌,后来移居到南昌的郊区新建县。明亡后,国破家亡的变故,使朱耷的人生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自青年时代起就脱离了实际政事而只是挂个空名,当南明灭亡后,他就正式落发做了和尚。做和尚不过是为了躲避新王朝的网罗,他并不以宗教教义为依归,因此,到了晚年,又从还俗通儒转变为一个以绘画著称于世的艺术家。

八大山人最善于画的是鱼、鸟等飞潜地水的生物,他所画的鱼和鸟的共同特点是“白眼向人”,这是非常典型的性格化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在明亡以后的清朝统治下,朱耷作为一个过去显贵的后裔,仍然保持孤傲不羁的性格,尽管他自身感到孤危孤苦难耐,但是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俯就的心理。正是在表现这种悲愤和反抗的激情方面,朱耷的画具备了十分深沉的内涵,而在表现形式方面也达到很高程度的自由与完美的地步,使他的花鸟画成为继徐渭以后又一个创新高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