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绿中国古代叫什么?
古代中国对绿色宝石的称呼很多,比如青碧、鹦哥绿、孔雀绿、翠蕤(rui)、翠蓝等。这些绿色的宝石中包括翡翠和碧玉,但不包含祖母绿。因为祖母绿在古罗马被称为“绿宝石”(green stone),而印度人则把祖母绿称为“德拉克马”(draksha)或"比斯努瓦"(bisnava)。所以,当西方的商人把祖母绿带到中国时,中国人根据这些名称,给祖母绿起了个独特的名字——“绿宝石”。 除了从西方引入的祖母绿外,中国还有来自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些绿色宝石,如橄榄石、东菱矿、翠绿透辉石等等。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这些绿色的宝石都统称为“玉”。《礼记·郊特牲》中有“大夫服氏,执戈叉黍,执玉;士服玄端冕黻,执玉,掌四祀”“天子执彤竹,大夫执白翟(di)”;汉代经学家郑玄注《周礼·考工记·画缋》云:“五采,五色之纹,以赤黄色为地,取象于玉”;西晋文学家陆机著《疏义》云:“夫色不纯黄,则其章黑焉……既非青阳赤天之象,又不曜灵含晖之色……”这些都说明,在古人的心目中,只有色泽纯正莹润的宝石才配称为“玉”。那些看起来颜色不够鲜艳明亮的绿色宝石,都被排除在外了。
也有一些记载称祖母绿是中国独有的品种。元朝的《救荒本草》中说:“祖母绿,亦名绿幽灵石,出北边肃州,色绿如菜蔬中的黄瓜绿。”其实,这所谓的“祖母绿”不过是今天所说的绿泥石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祖母绿。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对玉石做了这样的描述:“凡玉石,出在山穴之中,色白如膏者,谓之羊脂玉;灰白者,谓之意意玉;青白者,谓之青花玉;淡绿似湖绿者,谓之水绿玉;深绿发灰者,谓之光绿玉。”这里提到的水绿玉就是今天的祖母绿。可见至少在明代,祖母绿还是一种颇为常见的绿色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