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家谁画的马?
李公麟,字伯麟,号龙眠居士、龙眠山人、会稽愚士等,徽宗时期著名的画家之一。他善画人物山水,尤以白描见长,与宋代的徐悲鸿并称为“宋元白描双绝”;
《五马图》是李公麟的代表作品,此幅图画五匹姿态各异的马,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幅画作于1096年(北宋熙宁九年),当时的李公麟三十岁。李公麟在画中的署名是用他的行书题写的。整幅画面笔法精细,线条流畅潇洒,着墨不多而神采飞扬。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另外一幅《牧马图》也是李公麟的名作,现藏于台北市国父纪念馆。此图为立轴,纸本设色,纵78.2厘米,横42.5厘米。图中绘一牧马人正赶着七匹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漫步,两骑相伴而行,情景交融。整个画面色调简洁明快,风格清新俊秀,意境深远。
除了这两幅外,李公麟还留下了不少描绘马的佳作,如《雪马图》《万乘法驾图》《猎装游骑图》等等,都堪称经典。这些画面或雄浑大气,或清丽婉约,把马的神韵和风采勾勒得淋漓尽致。
除李公麟之外,明代唐寅也是一位画马高手。他以笔墨精致,造型准确,风格俊逸著称。他的《风飒飒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画上描绘了一匹体态轻盈,细腰耸背,头微仰起来的骏马,正在原野上奋蹄疾驰。其两只眼睛圆睁,鬃毛随风飘扬,四脚齐迈,姿态极为传神。再配以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枯树两株,更渲染出荒寒萧瑟的氛围。全图笔墨疏拓,风格苍劲。
在世界美术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以画马而著称的丹青妙手,有希腊化时期帕加蒙浮雕上驰骋疆场的烈马;有中世纪突厥《昭陵六骏》前踢后蹄的骁骑;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中前蹬后蹴的军马以及19世纪西方赛马画上跃过障碍的骏马。与这些艺术珍品相比,中国周秦以迄唐代的各类造型艺术中的骏马,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精,技艺之巧,神韵之奇,称雄于世,驰名于世。
中国周秦以迄唐代的骏马造型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与当时社会环境与现实生活中骏马的大量出现分不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豢养和使用马匹的国家。从考古发掘的大量夏商周时期的马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墓葬中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马匹随葬品和秦始皇陵马厩坑及兵马俑坑中出土的众多陶马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商周时期,中国已拥有大量可供军事和交通运输所用的马匹。而从《诗·秦风·小戎》中“四牡孔阜”、“骐驎是中,騧骊是骖”、“四牡庞庞”、“四牡彭彭”、“四牡強強”、“鸾镳铃铃”以及“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等诗句中,也可看出春秋时期秦人已拥有驾驭娴熟的驷马战车。
两汉时期,西域良马不断流入中土,尤其是“乌孙马”、“大宛马”大量进入汉朝后,“马政”兴,出现了诸如“天子未及郊祀,巡狩不逾疆,而西事未解也”的重马国事。东汉时,出现了张衡的《马舞赋》,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可算是开天辟地第一回。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盛唐时期成为继北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铁骑文化”盛行的朝代。不仅在都城长安一带“贫富相杂,丰俭相半”,就是千里之外的岭南和边陲重镇,也有“马牛成群,阡陌相属”的风光。
在这样特定的土壤之上,中国周秦以迄唐代的各类造型艺术中便出现了大量的驰骋疆场的“驷驖”、“戎马”、“良马”、“好马”、“千里马”和养尊处优的“御马”、“舞马”、“戏马”、“苑马”、“闲厩马”。而其中最脍炙人口,饮誉全球的当属徐悲鸿笔下所画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