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铜烟膏盒有收藏价值吗?
烟墨盒作为一件日常生活日用器皿,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铜烟膏盒一般为双层,上下叠放,以轴相衔而扣合,并有铰链,便于翻转,是古代士大夫文人案头的常设之物。烟墨盒作为烟墨的盛具,是文房清供中的案头具。从传世品可知古代制作烟盒材质十分广泛,有金、银、铜、玉、石、竹、漆、椰壳、牛角等;制作方法有铸、雕、嵌、镂、剔、镶等等;图案装饰以琴棋诗书、兰菊梅竹、山水楼阁、鱼虫花鸟等,十分丰富,可谓争奇斗艳,巧夺天工。
清代由于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漆工艺在造型和技法上多有创新,其中剔红烟墨盒就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突出的成就。它的造型、纹饰、款识既具有清代的特点,又兼有乾隆时期宫廷制器注重精美的突出风格,尤其是"乾隆年制"款识的剔红烟墨盒,堪称绝品。其制作精巧,造型完美,纹饰繁缛华丽,用金富丽堂皇,保存完整,品相绝佳。
在古代,铜墨盒曾经是文具界一霸,在漫长的传统文房四宝浸染出来的审美情趣中,铜墨盒一出现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受到读书人的喜爱。用起来方便得多了,随用随研,用完合上就成,而且携带方便。因为制作精美被读书人当作珍爱之物,还经常用来互赠,连当时的官员和达官贵人也都用它。现在保存下来的铜墨盒,清晚期和民国早期的占大多数,晚清之前极少。清晚期的铜墨盒多以黄铜制成,造型古朴厚重,盒上镌刻有山水、花卉、书法、吉祥图案、戏出等题材。这一时期的铜墨盒制作工艺考究,图案精细,造型多为长方、方、圆、扁圆等简单款式。
从晚清至民国,“洋风”盛行,西方绘画以及照相等技术被吸收发展到铜墨盒制作中。铜墨盒质地有黄铜、白铜、银、铁等,但以黄铜质居多。盒形基本为扁平造型,有长方、方、圆、扁圆和异形几种。盒面多为外凸形,也有外平形和外凹形。盒底有的平直,有的出棱纹或折纹。盒下部一侧有轴,以备合叶(铰链)安装,使盒盖与盒底相衔接,开合方便。有些盒盖背面带鼻钮,以备穿系绳带,使盖与盒身相连接或悬挂使用。铜墨盒的制作工艺,早期多为手工制成素面盒,盒面錾刻、镂空、掐丝珐琅、烧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