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古百怎么钱币?

卿敏静卿敏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秦半两 汉五铢 新莽金错刀 西汉金币 东汉三珠钱 王莽时期实行了“金银布币制”,即以黄金为主,白银为辅的货币制度。新莽时期的金币有货泉、金错币等等,其形制为圆形方孔,表面有花纹或文字雕刻,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新莽金币重745g,最小的10.2g。

王莽新朝晚期,由于滥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增加货币的流通量,王莽开始铸造大面额钱币,著名的“大钱”有“契刀”和“一刀平五千”。其中“契刀”面文“契刀”,背文“五百”,直径约5厘米;“一刀平五千”面值“一丸,直五千”,呈矩形状,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

这两种大钱都是价值很高的钱币精品。 “契刀”“一刀平五千”因为面值太大,流通中很快便流失海外或者被毁弃。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下令销毁各种大钱,因此此种类型的钱币存世极少,极为珍贵。

曹魏币 三国时期曹魏铸行过两种铜钱,“永初钱”和“孝文帝钱”。“永初钱”仿西汉五铢,有小平、折二两种钱径,以铜锡合金铸造而成。“孝文帝钱”是仿汉钱的圆形方孔钱,有当千、当百两种。

东晋币 东晋前期,仍沿用魏晋的旧钱制,大量通行魏蜀吴三国时的旧钱。后来为治理钱荒,东晋政府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发行了一种新型钱币——“永和通宝”,钱文楷书,字迹端秀,制作精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年号钱。

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朝廷在原来铜铁钱的基础上,开始铸行“五铢钱”,重如其文。同时期的北齐则铸行一种“常平五铢”,钱径约2.5-2.8厘米,重4克左右。这种五铢钱质佳量足,与民无扰,深受百姓欢迎,为当时最有名的钱币之一。

隋朝时,因避讳杨坚父名“忠”,曾两次改铸钱币——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铸“开元通宝”,十三年(公元593年)改铸“大通元宝”。这两种钱币均为圆形的方孔钱,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年。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开元通宝”,形制大小如孙吴的“大泉五十”,以铜铁合金或铅铜合金铸造,从此成为唐朝历代使用的标准钱币。

“开元通宝”钱文书体多样,除篆书外还有隶书、真书等。其中最为精美的是由欧阳询撰书的八分草书“开元通宝”,被称为“天下第一钱”。 宋朝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的局面,决定不再铸钱,而是将铸钱权利下放给民间,称之为“复归宝钞法”。实际上就是不再以铜铁为原料铸钱,而是发行纸币。这样虽然解决了财政困难,却也导致了铜银矿资源的枯竭和中晚唐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民问题等旧问题的出现。

北宋时,民间所行的钱钞主要是交子,以绢帛等为备用券。元代时又创造了“宝钞本币制”,废除银两制度,统一使用纸币,称“大明钞票”。明代初年仍袭元制,但后来发现纸钞易伪造、难保存,且使用不便,于是明宪宗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又恢复了银两制度。

清代沿续明朝制度,并以“银两制”作为基本币制。

井刚军井刚军优质答主

先秦货币可以简单分为两个时期。从商周到春秋属于第一时期。商周及春秋早期货币以天然海贝和仿海贝形状制作的人工贝为主。春秋晚期起布帛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所以该时期出现了空首布和刀币。

第二时期是从春秋末期到秦统一中国,主要货币有布币、刀币、蚁鼻钱、贝币、环钱。

秦朝统一六国,废除了原六国货币,统一流通秦半两。汉承秦制,沿用秦半两钱,改称汉半两。又随着汉朝国力发展及经济发展,货币形式逐渐出现多种变化。随着五铢钱的不断完善,五铢钱成为汉代通行的货币。汉武帝期间先后发行了三官五株钱和赤仄五铢钱。西汉末年王莽摄政期间进行币制改革,期间共经历三次货币制度颁行和改革,发行了众多新奇古怪的货币。王莽死后,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恢复汉五铢钱制,并在郡国置钱官,复开铸五铢钱。

东汉末年随着政治经济的分裂,三国时期魏蜀吴各自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货币体系,三国时期基本沿用五铢钱制度,西晋统一三国后,沿用五铢钱。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南方政权有东晋、宋、齐、梁、陈;北方政权有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该时期政治经济混乱,因此货币制度十分混乱,各政权发行不同形制的钱币。该时期主要是五铢钱制度,后期开始出现了四铢钱、三铢钱、两柱五铢钱、鹅鼻钱等变质五铢。

隋朝的建立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同时隋朝也重新统一货币。隋代仅发行五铢钱和开通元宝。唐朝的建立沿袭了五铢钱,后期改为通宝钱。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朝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唐高祖即位当年就废除了五铢钱,开铸开元通宝钱。武则天时期出现了通天通宝、重宝、顺天通宝等钱币。唐肃宗时期出现乾元重宝、重泉开元通宝。唐代末期出现了年号钱和月样钱。该时期还出现了钱重与面值发生分裂的情况。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政权分立的时期,该时期的货币沿用唐朝末期旧钱,在此基础上又各有铸造。钱文多月样钱。宋朝建立之初沿用旧钱,之后铸造宋元通宝。宋太宗时铸太平通宝开启宋钱以年号为钱文的先例。宋真宗年间铸造咸平通宝有小平钱和当十钱。宋真宗末期开始发行铁钱。宋徽宗时期币制较为混乱,此朝铸钱最多。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基本沿袭了北宋的铸币制度,并在原有基础上铸造新钱。

元朝建立后,废除了流通金属货币,改行纸币。至元十三年政府在全国各地设钱钞库,负责铜钱铸造、销毁等事宜。至元二十一年禁止铜钱使用,只用纸钞。元代后期,政府财政困难,滥发纸币,因此人民开始使用金属货币代行政权纸币的价值,因此元朝后期又重新铸行金属货币,出现至正通宝钱。

明朝前期沿用元朝旧钱,洪武元年铸行大中通宝钱,洪武四年又铸洪武通宝钱。之后,明朝在原有铜钱的基础上不断铸行新的铜钱,如永乐通宝、康熙通宝。明朝末期出现币制混乱,各地铸行私钱严重。清朝建立沿袭明朝的铸币制度,清初铸行康(顺)熙通宝钱。之后,清朝不断铸行新钱,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清朝末期也出现币制紊乱,私铸大行其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