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为何价值高?
先引一句名言——「The more you look at a work of art, the less you understand it.」 翻译一下这句话:你对一幅画作的了解越多,理解它就越困难。
这就是著名的「莫奈迷宫效应(Monet's Maze)」,由心理学家 Dan Klein 和艺术家 Jordan Crane 合作研究得出,用来描述人们观看名作时的心理过程。 在他们的实验中,被试者需要评估他们对于 19 世纪法国画家埃里·弗雷德里克·巴齐耶(Émile Frederic Bazille)作品的理解程度。在测试的一开始,被试者能够轻松地识别出这位著名印象派画家的风格。但在看过一系列不同色调的作品后,被试者们反而不再能判断哪幅画是巴齐耶的作品了。当被试者被要求对每一幅画进行详细的阐述时,出现了更多的错误 —— 这些错误不仅仅是「这是莫奈的 X 号作品」或者「这是雷诺阿的 Y 号作品」这种程度的错,而是根本性的误认,比如把这幅作品认定为梵高的某件作品。 其实,当你看了一千遍、一万遍同样的一幅作品,你离它的本质会越来越遥远。
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为例,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你可能会注意到画面左侧骑着马的战士、中间举着旗子的女人、右侧抱着脑袋痛苦呻吟的人。进一步观察,你可能发现这幅画有飞机、有火焰,还有几根扭曲的头发。再多看几遍,你会发现更多细节:战马脖子上的鬃毛、妇女手上的纹章、痛苦的男人面部扭曲的肌肉线条…… 就这样,当你每多看这幅作品一眼,它在你的脑海中就会更丰富一些,而同时,它也变得更难读懂。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熟悉的对象更容易自动加工处理,而对于陌生的对象则更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处理。所以,当我们看了大量关于一幅作品的图像(比如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高清大图),然后再面对这个作品本身时,我们头脑中的认知机制会发生变化,我们会不自觉地对它进行「降维处理」,即把它简化成以往看到过的一些图式的合集。
名画的价值不仅在于作者、材质、年代以及流传过程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还在于每一个欣赏者的脑海中都存在着一幅与创作原本大相径庭的「心灵图像」。这每一幅心灵图像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而经历过相同事情的人,即使很少,他们的内心体验也是大同小异的。正因为如此,名画这一类的艺术形式能够超越时空,触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就像歌德所说,「无论我活到哪个岁数,永远像第一个孩子那样惊异于画的威力。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画框,里面立刻显现出一种神秘;我看到了我从未见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