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有收藏价值吗?
我是搞文物鉴定与修复的,见过太多的古董文物的真假,也接触过大量民间的收藏品。 对于“纸寿千年”的古籍善本而言,报纸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早先的报纸,由于印刷术的局限,都是黑白印刷,到了彩色印刷时代,报纸的价格又有了一次飞跃。如今存世的早期报纸,已属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以《大公报》为例,1926年北平的《大公报》每份售价5分;1947年北京《大公报》的定价是每期380元(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元),而当时一张电影票价才1元(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左右,一个普通职员月收入大概是300元左右。现在一份当年的《大公报》原报,价格早已过千。当然如果是特别珍贵的报纸,比如第一次发行或仅发行了少量份数的报纸,其价值就难以估量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旧报纸以民国时期的为主,这类报纸价格如何,需要看报纸的质量、发行的时间和存世数量来决定。一般来说,时间越早价格的涨势越猛。如1936年的天津《大公报》,如果全且较新,价格一般在1.5万元左右;而1926年的北京《大公报》,如果保存完好,一份能达到5万元的高价。 但这些报上的信息,现在网上基本都能找到,并没有保存下来的必要了。像天津博物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所珍藏的旧报刊,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多数都没有被利用和开发,仍静静地躺在文献库中“睡大觉”。
不过,对于爱好历史的人来说,这些珍贵的文献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 在我的家乡辽宁阜新,曾经举办过一次辽西地区首次私人文物展览,主办者是一位姓梁的先生,他的展览名字起得非常有特色——《梁园秋馆》。这个名称取自南朝文学家萧统的《文选序》中的名句“若乃文章之兴废,岂独须文人之惆怅?乃亦系乎时雨。既而知草木之零落,知季节之推移。阅人则知贤愚之异,读书则晓古今之事。于是观历数于上下,周流历四海于东西。虽宇宙之大,苍茫万类,何足以一瞬?”意思是说,人的见闻毕竟有限,唯有依靠书籍文字才能知晓过去未来。所以书稿、古籍都值得认真对待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