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要看具体的圣旨,一般来讲,只有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圣旨才有收藏价值。 这里的历史价值,不是指的制作时间早晚——当然这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份圣旨是否曾出现在官方史料中(包括正史和杂书),或者是不是曾经为世人所熟知,受到广泛的关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件东西就有一定收藏价值;反之则未必。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 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曾经多次下诏罪己,后人编辑其言论汇集成《先帝赐谏疏》一书,其中收录的圣旨原件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再比如乾隆皇帝御批“蒙古部族名条”的原件,该件圣旨曾被清代学者朱骏声收入其所著之《清文鉴》一书中,后收入《钦定满洲源流志》而广为流传,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而下面这件圣旨,虽然制作于同治年间,但由于当时社会对同治帝的批评与指责较多,且这件圣旨本身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因此在正史上着墨极少,后来也未能引起广泛的注意,所以收藏价位不高: 综上,题主所提到的圣旨,如果有确切的颁发年份、受恩人姓名及具体事例等旁证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在官方或民间得到过一定的传播,那自然是很好的;如果没有,则可以寻找其他的角度加以补充,以完善收藏品的史料价值。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很多非正式的史料(包括网文、日记、笔记等)对于某些事件的记载往往比正统史书更为详细生动,因此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维度来评估一件圣旨的史料价值。 最后简单介绍一点理论知识,帮助广大藏友更加直观地判断圣旨的价值: 一般情况下,同一时期或前后相隔不远的圣旨,由于书写形式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因此内容越丰富、字迹越清晰的珍品概率越高;相反,年代久远的圣旨由于没有成型的模板,字迹又多粗糙,反而很难找到内容全面、字体娟秀的精品。
但是,如果是特殊情况的圣旨,例如:补行的诏令、大臣的奏章、皇帝的批示等,尽管不是正式礼仪中的圣旨,但其内容和形式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艺术欣赏意义,同样值得重视。